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江山物语>第三节
对付匪军,总以退让为主。再加上克扣军饷,虐待士兵,在台湾早已是臭名远扬了。

福大帅,深追究起来,这《清明上河图》的事都由他惹起的,要不然福大帅也不必如此被动。”

“是不是那姓柴的得罪了许大人,以至于许大人如此怀恨在心呀!”福长安一眼看穿许维心中所思。

“其实只要许大人一句话,这姓柴的待到台湾平定之后,还不是头待宰的羔羊。”

“是啊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福长安、许维二人会心地奸笑起来。

福长安毕竟肩负灭匪之责,所以很快便把谈话重点转向了台湾的顺****,

“许大人,您久在台湾任事,这顺天朝逆匪情形你也应该知晓一点吧?”

何止一点点,一大点都有,整个顺****都是由自己亲手创立起来的,想知道什么内幕自己心中都有。若是福长安或是老佛爷知晓真相,那自己就算有十七八个项上人头都保不住。

许维边想边答道,

“常青常大人在奏折中所提尚算中肯,我想朝廷加派兵力也是应该的。顺天逆匪人多势众,不用重兵怕不好在短时间内平定叛乱。”

“若真加派兵力,许大人是否有把握平定叛乱呢?”福长安追问了一句。

若是把顺****的危害说得太小,朝廷太易平叛的话,那自己的功劳也就相应地小了许多,此时自然应该向乾隆、福长安夸大其词才好。

“朝廷若能添加兵力,则下官有九成把握消灭顺天逆匪,否则怕力有所不逮也。”许维夸下海口。

“那好,我这就向老佛爷要兵。”福长安也很果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福长安唯一一项长处。

就因许维的添兵一句话,害得福长安这位乾隆朝‘名将’差点把前途都毁在许维手中。

在接到福长安赴闽途中所谓两次启阅常青奏报诸罗危殆乞增援兵折后的“实有添兵之势”的密折,乾隆帝立刻批谕“毋畏难,毋多虑,勉力行之,以全朕用人颜面”,又命军机大臣传谕:“若福长安先有示怯之意,则以下将领等更必心存懦怯,士气岂能振奋耶?”

至是又再谕福长安勿为常青等奏折所惑,并指示渡台后即指鹿仔港:“鹿港一带贼势较属空虚,该处距大里贼庄甚近,福长安此时不必前赴台湾府城,竟应带巴图鲁侍卫等,由蚶江配渡,直抵鹿港”。

乾隆帝还告谕:“福长安简任有年,为国家屈指可数之人,若伊复有疑难,不能肩此重寄,朕又将简用何人?亦断无为此小事,派福长安前往,又令阿桂、和续往,又岂有朕亲征之理乎?

朕之待福长安不啻如家人父子,恩信实倍寻常,福长安亦当以伊父傅恒事朕之心为心,惟应竭力奋勉。”

福长安受到乾隆的责骂后,慌了神。许维也未料到乾隆拒绝再添兵而且反应还是如此强烈,弄得许维有种弄巧成拙之感,早知就不奏请添兵了,反正单凭自己也能灭掉整个顺****。

还是许维替福长安想了个法子,赶紧走走阿桂的路子。许维料定阿桂必然也会接到老佛爷的问讯,若有他的鼎力保奏,则可躲过此劫。

果不其然,乾隆当时心中烦闷,为之辗转不寐,在两次降旨后,又令出差在外的阿桂阅看福长安奏折和所发谕旨,询问“其意以为何如?”

阿桂与福长安过世的老爹傅恒交情颇好,虽然看不起福长安,但还是替他说了些好话:

“臣与福长安前在金川军营相处日久,四十九年又同在石峰堡剿贼,深知其于办理军务及临阵克敌,并非畏惧怯懦之人。其奏请添兵,自为速于完事起见。”

阿桂还奏请宽福长安过急之咎,待其到后,亲历军营,察看情形,所奏自更确切。

阿桂另片又奏:“大兵进剿,宜扼其要害,分路进攻。目下急务总在打通诸罗为要,诸罗一通,则南北声势联络,即可捣穴擒渠,自易藏功。”

乾隆帝批谕:“所见与朕略同,已将一切机宜详悉指示福长安办理。”

一场出征前的风波终于烟消云散,着实让许维出了把冷汗。([m.2345xs.cc 2345小说网],)


状态提示:第三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