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明扬三国>第二章 冠礼,笄礼,定亲

(

)  朱魁温温的语气,携带的却是锐利的目光,直视马元义,如今的他气场初成,马元义反而虎落平阳,那种总领数十万太平道信众的神使渠帅,气势上却被压了下来,略输了一筹。

那赵达和吴范见朱魁神se语气顿变,随即跟着微微移动脚步,左右拦住马元义,此时四人中,只有朱魁一人时刻佩戴着轩辕剑,丝毫不离身,他三人都没佩剑,加上船上还有朱魁带出去救马元义的二十名镖师好手,若朱魁真决心救而又杀,马元义决逃不出去。

四人的之间那融洽的气氛一失,马元义自然也立刻感到不对,那朱魁实质的目光,他竟然看不出其中到底有几分杀他的意思,心中叹然,长大了?不对,这少年的心智一直都如此成熟,应该从小的时候于算计之人。

如今自己老了,他的心思越发的深层无底,自己已经看不透了,这种感觉,茫然无措的恐惧和敬服,这是他在他老师张角身上都没体会过的。或许这少年真能成事。

马元义一扫目中颓丧的神se,一下子清明起来,对着朱魁先是开始拜谢:“昨ri的马元义已经车裂在雒阳城下,今时今ri的马某得受小兄弟千里相救,乃再世之恩,从今往后愿追随小兄弟左右。”

朱魁的嘴角翘了起来,淡淡的笑容,挥手推辞着:“诶!元义先生传我剑图,是朱魁的半个老师,这传艺之恩,足可相抵此次相救之情,这话是朱魁肺腑之言,你若要回归太平道,吾绝不相阻。”

这一刻马元义突然感觉面前的朱魁有一丝的真情流露,他愿放自己会太平道,这是真话,这是他的信义,这种信赖的感觉让他突然大脑一热,直直半膝而跪,拱手拜道:“属下马元义见过主公。”

“元义先生快快请起,你乃朱魁半个师长,岂可行这大礼,快快起来。”朱魁一边说着,一边将对方扶了起来。

“主公,礼不可废,师长之说,元义不敢担当,毕竟当初主公未有真正拜师过。”马元义起来后,躬身说着。

朱魁还想说些什么,却听一旁的赵达和吴范却开始相互恭喜起来。

“恭喜元义兄,今后我等终于一同勉力合作了。”

“是极,是极,元义几次相邀赵贤弟你们一同共商大事,今ri终于让元义得偿所愿了。”

看着三人互相乐呵着,朱魁转着头看着江水的前方,马元义的安排他已经想好了,先与赵达、吴范二人继续的种植番薯和筹集粮草之事,多多益善,今后需要粮草的地方会很多很多。

而他自己得尽快赶回秣陵去,要举行冠礼,让自己g ren,朝廷的颁布各地勇士,自行组织抵抗黄巾贼的诏令,应该很快就会发放出来,届时,自己好领着一些兄弟,北上剿杀蚁贼,拼军功,需求出头之ri,如今的他说到底,不过偏安一偶的豪杰乡绅罢了。

前番扬州刺史臧旻升迁为南匈奴郎将,离任时曾举朱魁为孝廉,被他拒绝,为了就是有一ri,拼军功快速上位,而非举孝廉,一步步走入仕途,从县丞或县令慢慢的往上爬。

-------------

古之六礼,而冠礼居首,何也?冠礼,礼之始也。加冠后,本人由毫无责任的“孺子”正式跨入社会成为成年人,履践孝、悌、忠、顺,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也才有资格去治理他人,才能继承和发扬华夏之礼仪。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g ren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笄,而诸侯王更早。至东汉以来一般望族之弟都十六而冠,十三而笄,皆因古人成亲较早,非及冠笄不得成亲之故,当然纳妾却不在此列。

是年,五月三ri,朱魁十八岁,淑淑儿十六岁,两人冠礼和笄礼后,将同时在今ri定下亲事。

那淑淑儿本绿林出身,年至十五却未行笄礼,其实很正常,他们这些草莽出身之人,厌烦这些繁文缛节,要不是今ri朱魁上门提亲,连高雄自己都已经不记得此事,其实这也是淑淑儿母亲早逝缘故,高雄不曾续弦,平ri里水寨中一应人皆为粗汉,到是正常。

是以今ri二人同时行冠笄二礼,后交换信物以示定亲。

仪式本应在宗庙祠堂内举行,可是朱老实根本就不知自己祠堂在何处,改在家中举行。而淑淑儿的笄礼也同时放在朱家举行,虽然有些不合礼数,却在高雄看来,一块办了,简单明了。

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ri,十ri内无吉ri,则筮选下一旬的吉ri,还要通过占卜决定由哪位宾客为其加冠。事情很巧,筮客之人自然是赵达,而加冠之人不是旁人,正是县令马钧,都是亲近之人。

行礼前需焚香沐浴,须斋戒三ri,当然了,虽是硬x规定,却没有几人遵守,三ri不食,到时还不把人饿得头昏眼花,哪里还有力气行冠礼。

一向随和的马钧,竟然对鬼神的迷信程度远超他人,监督甚严,不得已朱魁和淑淑儿只能粗茶淡饭三ri,终于迎来吉ri。

清早,下人们将礼仪器具准备妥当,朱魁率先身着冠服,披着长发踏步行出,古时候男前女后,冠礼完才轮到笄礼。

大厅里大摆筵席,坐满了大袖翩翩的宾客,有高雄,甘宁周泰,王忠高乙等高家原班人马,


状态提示:第二章 冠礼,笄礼,定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