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沉思了一会:“若是我为一镇总兵,首先要做的就是养寇,因为陛下把军火生产都放在京城附近,边镇根本没有多少军火。
但是只有有了贼寇,那么大明的军火供应,后勤物资,还有兵力都会往这边倾斜,敌人越强大,那么我手里统领的军队也越多。
甚至我会让我自己的人假扮贼寇,好积攒力量。”
朱慈烺好奇的问道:“那边镇总兵五年一换怎么逃过?”
孙传庭拱手:“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只要我一直保持着跟贼寇打的有来有往,胜多败少,那么五年一换就可以完美避过。”
这个确实有理,打仗的事情,不能把前线指挥的人换来换去,当然大明从朱慈烺登基到现在目前来看还没有打过超过五年的战争。
若是遇到,朱慈烺还真的不会临阵换帅,毕竟内阁首辅和军部总参不爽朱慈烺都不会轻易换掉,极力避免走上崇祯的老路,因为频繁换人导致崩盘。
朱慈烺又提出第二个疑问:“那怎么避过锦衣卫的探查呢?”
孙传庭自信的说道:“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拉拢,拉拢成功则锦衣卫为我所用,一旦拉拢不成就跟锦衣卫制造矛盾,而且是大矛盾。
这样一来,就算锦衣卫弹劾我谋反,陛下也只会觉得这是因为双方矛盾引起,而不是我真的要反。”
朱慈烺倒吸一口凉气,这个主意确实够损,不过孙传庭又这么聪明?朱慈烺记得孙传庭最后是被逼着不得不出兵,然后太监高起潜见死不救,孙传庭最后兵败。
这要是有这么聪明早干嘛去了?咋不给高起潜搞点阴谋,咋不给崇祯搞点阴谋?怎么到自己手里,这军事也行了,阴谋也行了?
确实要是真的两方有矛盾之后,锦衣卫在搞孙传庭谋反,那朱慈烺肯定不会听信一面之词,但是朱慈烺又觉得不对:
“以朕的性格,就算觉得锦衣卫说的有可能是因为矛盾,不会听信一面之词,但朕也会派出其余的人去调查,例如军事情报部。”
孙传庭摇摇头:“陛下,军事情报部是主外情报机构,如果对内查探,其祸患比起东厂锦衣卫还要严重,陛下一定会慎之又慎的,
所以陛下可能会派太监查探,但是太监贪财,很容易忽悠,臣在花钱贿赂京城官员或者太监引为助力,再假装打一两个胜仗,到时候危机自解。
就算因此陛下起疑心,认为我有问题,把我换掉,但是军中还有我的旧部。
这人想要帮人成事那是难上加难,但是要是想要坏别人的事情,那可能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以我的心腹为内应。
到时候把重要消息透露给反贼,那么这位新换来的将领必然无功而返,甚至大败亏输。
如果这个时候我在重金贿赂朝臣和太监,帮自己说话,那么别人上不行,只有我上能解决问题,最后陛下即使怀疑,也不得不用。
然后我再趁机打几个胜仗,陛下疑虑就会消失,然后朝廷会继续委我以重任。”
朱慈烺:“……”
这些虽然办法很脏,但确实非常有效,一个将领要是真的有心谋反,暗地里培养心腹,换帅之后搞事成功的概率确实很大。
这要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可能朱慈烺也会真的中计。
而且朱慈烺知道自己的性格,喜欢以狮子搏兔的姿态打仗,要是贼寇数年没有被消灭,那么他肯定会持续加码,那么孙传庭手里的兵力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但是朱慈烺还是不死心:“若是多年没有结果,朕肯定会有所察觉,即使不能察觉,朕也会再派军队联合进攻,你这个也拖不了多久啊?”
孙传庭幽幽的说道:“陛下,安禄山天宝元年担任平卢节度使,天宝三年加范阳节度使,天宝十年加河东节度使,天宝十四年反,算算时间也不过十四年而已。
而且一开始他未必有反心,若是臣拖了七八年陛下也不会怀疑吧?
安禄山只有十五万军队就能造成大唐盛世中断,大明一镇总兵,打了这么多年仗,那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吧?
以大明兵力的分散程度,要想集结兵力平叛不容易吧?”
朱慈烺笑了:“朕有京营禁卫军二十万,足够平叛,禁卫军战力天下第一!未有能当者。”
孙传庭也笑了:“可是要是臣据天险而守,占据的是中亚或者东欧这样的不利于海军增援,陆军进攻又消耗巨大的地方呢?
如果我用的是流寇战术,打一仗就换一个地方以战养战呢?
如果我到一地就鼓动当地的异族建国独立,不求成功但求给大明不断制造麻烦呢?”
朱慈烺笑不出来了:“大唐平叛八年才评定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昏招连出,杀了高仙芝和封常青。
本来两人在大唐内部空虚的时候招洛阳市井之人六万为兵被打的退守潼关,只要守住潼关等天下勤王之军就行,硬是被唐玄宗杀了,又逼哥舒翰带着这些市井之徒和流民组成的军队出潼关迎战安禄山。
然后丢长安逃亡蜀地之后,又碰上孝顺儿子自立,这才导致安史之乱八年多才平定。
你老拿这个跟朕比,是不是觉得朕跟那唐玄宗一样昏庸?
你要是不进攻大明关内,那是取死之道,你要是进攻,那死的更快,大明士卒三百万,只要有半年时间调整,朕就能碾死任何敌人!
而你想半年攻入关内那是不可能的,大明关内之地固若金汤,各重镇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