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德川家旺不能只满足于自己当一个棋子当陪衬而已。
要不然他努力爬上这个高位成为长崎国的大管家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
山林内收到信鸽传递消息的土匪头子正在那喝酒,看完消息土匪头子眼中闪着幽光。
这帮住在城里的肥猪还真当大爷是他的手下了?对我呼来喝去?老子想抢哪里还要听他们的命令?这是在想屁吃吧?
不过对方提供的情报倒是有意思,各藩国兵力空虚?早就听说大明西边在打仗,这帮人肯定是忙着抢东西占地盘去了,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那就抢一两个城镇试试?要是这帮人没有反应,那就抢更大的城市,最后占领这里恢复莫卧儿帝国当初的荣光也不是不可能嘛。
他们可不是沙贾汗的死忠,只是打仗需要一个名目罢了。
很多人都收到了这样的消息,虽然大家都各怀心思,但既然藩国军队没有了,自己不趁机抢一把那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别人。
于是乎一夜之间,这些藩国不少城镇都受到土匪的袭击。
而且范围还不止是藩国这边,就连大明控制下的莫卧儿地区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动乱。
消息连夜就传回了京城,因为只是一些小股土匪,并没有惊醒朱慈烺,朱慈烺是第二天上午才看到消息的。
看到那边动乱突然变多了,这让朱慈烺很不爽,这帮人果然都是一有机会就闹事,没有一个省心的。
这是本来就不稀奇,从古到今,只要一出现兵力空虚,那么盗匪横行就是常态,朱慈烺也没有想到对方是有预谋的调动大明的兵力。
当然朱慈烺也没有考虑现在调兵去镇压,当初开战之前,大明就考虑到各地可能因为兵力空虚可能发生动乱。
所以各地的兵力抽调都是按照安全等级和防守等级来抽调的。
就像莫卧儿这边,虽然兵器缺乏的时候,大明也仅仅从这边抽调了四个师而已,剩下的八个难道还镇不住场面?
就算因为莎菲波斯的关系有四个师钉在边境了,但是剩下的四个也足以镇压几十万人的动乱。
更何况还有二十多万的靖安军在各地镇守呢。
现在之所以没有出动,那完全是因为,这些乱匪太少了,闹的不够厉害,不值当出动正规军,只需要各地派点靖安军就行了。
大明这边丝毫不担心,但是藩国那边就麻烦了,他们为了抢北非的好处,在自己的殖民地留下的士卒仅仅五百到一千左右。
这么点人不要说剿匪了,就是想要保卫自己殖民地的首府都是问题。
这要是藩国的殖民地都被乱匪占领了,那岂不是成了这帮乱匪进攻大明莫卧儿地区的基地?
当然让大明出兵帮他们保护自己的老窝?大明还没有那么伟大。
朱慈烺只能提前告知他们殖民地的情况,让他们尽快调兵镇压了。
朱慈烺不知道这一切都是阴谋,参与阴谋的这些乱匪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卷入一场针对大明的阴谋。
所以大明只是用自己的制度本身来对抗阴谋。
这对于朱慈烺的制度是一个考验,不过从目前来看大明没有反应也不需要反应。
仅仅是这样,德川家就已经在拼尽全力了,拼尽全力的想从大明的制度上找到一个突破口。
倭国那边先动了,结果一个禁卫第三师镇压,立刻乖乖老实下来。
这半个月,大明国内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大家好像又回到了当初没有打仗的时光。
尽管奥斯曼帝国那边每天都有占领某地的好消息,不过对于那些名字一大串连知道在哪都不知道的地方,百姓根本不关心。
因为他们一生可能都不会去那么一个地方,有啥好在意的。
而朱慈烺等高层看来这些占领不过是第一阶段胜利的延续,占领是必然的,打不过的才是新闻。
果然如预计的一样,第二阶段的推进并不是那么顺畅,而且有种越来越难的感觉。
波斯湾战区,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黄得功也失去了所有的耐心,他不打算等了,敌人集结的太慢了,与其这么耗下去,还不如吃下巴格达。
表面上看,留着巴格达把敌人都吸引过来在一举歼灭是个好办法,但是为啥要把敌人留在城里?
攻城战巷战可不是啥好主意,黄得功觉得既然要跟对方决战,那也是大明占据巴格达,然后对方从野外进攻,然后大家在旷野上打一场。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大明的火力优势。
所以开战一个月之后,波斯湾战区终于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黄得功花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就击溃了城外的奥斯曼军八万余人。
但是城内的巷战黄得功打了三天才占据了一半的城市。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正百姓的安全大明打的是束手束脚,对面的人躲在民居之中很难分辨。
黄得功为了减小伤亡打的是很谨慎,不过好消息是巷战占领过半,尤其是黄得功完成对城内的小方格切割之后,对方的抵抗意志已经瓦解。
预计再有两天就可以肃清巴格达的残敌。
奥斯曼那边,经过一个月的战争,奥斯曼终于讨论出了抵抗的策略,只不过这个策略有点被动。
大明破开了苏伊士运河,奥斯曼人才想起来集中海军保护地中海和爱琴海。
大明虽然军舰不多,但是每次海战奥斯曼都是击沉对方零,自己损失个几艘十几艘的。
对沙俄那边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