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宋耻>第一百零五节 争功(7)
岳飞,成为第二任通泰镇抚使。

同样的考量,没有战死,随后收复高邮的薛庆,继续担任承州、天长军镇抚使,依然是基于实际控制的考量,而不是战功或者是否称职的原则。薛庆败而未退,在如今的环境下,已经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但他毕竟战败了,如果放在朝廷控制力强的时候,那些文官弄死他都有可能。可现在非但不问罪,反而加官进爵,继续让他做镇抚使。

同样的道理,郭仲威在扬州,尽管李慢侯认为他的部队没有任何贡献,可是他也没犯错误,就因为他手里有三万军队,朝廷就不敢撤他的镇抚使之位,哪怕李慢侯为此做了很多准备,比如通过文官系统弹劾郭仲威跋扈,弹劾郭仲威的兵扰民,都动不了他。他反而继续加官进爵,扬州之战反而给他记下了一笔功劳,让他升到了右骁卫上将军这个从三品武衔,比岳飞的官职还高。

腊月二十八,除夕将近,等来这么一个消息,让李慢侯十分愤怒。

狠狠的折腾了扬州父母官晏孝广的女儿好几天,将这一阵子挤压的负面情绪统统释放,大年初二立刻跑去晏家忽悠老岳父去了。

对于官职,晏孝广反而很满意,因为作为扬州知州,当时的最高地方官,他自然要分润一些战功,加官进爵,加衔加品,一样都不少,甚至还比武将更快,文官就这点好处。

最让晏孝广满意的是,皇帝赐了他一个同进士出身,尽管这种非科举的同进士出身,在官场上是被人耻笑的,但作为文凭,却很是满足了一下他考不中科举的遗憾。后来左宗棠也被清廷赐过同进士出身的身份,就是因为这种身份,对于文人实在是太有吸引力。

作为这几年扬州攻防中,扬州甚至是淮东唯一一个正经地方官员出身的知州,晏孝广的表现非常显眼,因为别的地方虽然也有跟他一样勇于坚守的地方官,比如黄州知州赵令城,可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在金军的进攻下,武将守城成功的都没有几个,更何况文官,可是晏孝广守住了。他还是晏殊的后人,这种名人光环,更加放大了他的功绩。因此此次叙功,他也荣升了好几级。

名义上,在淮南东路这片,他现在是最大的官员,淮东宣抚使,可以称他晏大使。

实际上,江北已经藩镇化,财权、政权、军权都是镇抚使说了算,宣抚使只是镇抚使跟朝廷之间联系的一个纽带而已,没什么实际权力。不过晏孝广保住了扬州知州的职务,而且他手里有一万扬州乡兵,真打起来,郭仲威的三万流寇未必打得过。

所以李慢侯想忽悠晏孝广兼并郭仲威!

藩镇割据吗,自然是要搞互相兼并的,不然割据什么。

要激起晏孝广兼并郭仲威的决心,那就要让他感到不满,可这家伙现在看来很满足啊,一副有进士出身万事足的模样。

“老岳丈。不公道啊!”

席上随便喝了两杯,李慢侯就借酒哭诉起来。

晏孝广一愣:“哎呀。贤胥何故如此?”

晏孝广确实不理解,在他看来,李慢侯也高升了。而且升的一点都不比他慢,连胜两级,升到了太子少保,还加了怀化大将军的散官,勋衔上护军,该有的一点都不少。又调去海州那样一个既安全又富庶的地方,他都替女儿高兴,真不知道女婿为什么不满意。

李慢侯却大哭:“岳丈。小胥是替你不值!”

晏孝广懵了,他觉得朝廷对他不薄,连进士出身都赐了,他晏家先祖泉下有知,也可以原谅他。

李慢侯继续道:“岳丈。你说,这仗是不是我打赢的?”

晏孝广点头:“全赖你才能打赢。”

李慢侯又道:“我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你是知州,运筹帷幄,安抚地方,全是你的功劳。朝廷给你一个宣抚使的虚名,是不是对你不公?那郭仲威,寸功未立,就因为裹挟了一群流寇,要挟朝廷,竟然就能镇府真扬。他要能镇府真扬,你就该制置淮东啊!”

宋朝行政机构,路一级常常虚设,有制置使、转运使这样的官职,可实际上权力不大,制置使是战时临时职务,掌控一路军事,如今全国都是战场,反而变成了常制,韩世忠立下的战功,让他成为浙西制置使,管辖两浙西路,这可是一个包括整个太湖周边,往南到达浙江中部位置,相当于后世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的精华之地,建制上相当于后世一个省。

李慢侯认为,晏孝广也可以拼一下一省军政大权的位置。前提是,他能让朝廷在江北恢复官制,而不是继续藩镇化。如果晏孝广有意,兼并郭仲威这种杂牌交给他了,轻易而举的事情,赵立、薛庆这样的军阀也容易压服,林永更不用说,很容易忽悠。

可一旦时间久了,这些人身边聚集起庞大的利益集团,那就真的不好动了。即便林永现在好忽悠,可是很快有无数的聪明书生成了他的藩镇幕府,他可就没那么好忽悠了。

就怕晏孝广没有这个心。

晏孝广叹道:“朝廷自有朝廷的难处。我立下微功,不足挂齿。”

李慢侯颇有些恨铁不成钢,不是说文官都好争权吗,怎么这个晏孝广如此容易满足。

“老岳丈。话不能这么说,朝廷有朝廷的难处,地方也有地方的难处。你驱逐郭仲威,也算是为朝廷排忧解难。”

晏孝广突然冷喝一声,他明白李慢侯的目的了。

“贤胥这话以后休提。这是造反!”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五节 争功(7)--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