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神都锦绣>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兵

由于在“杭州”抓获了一些叛军,谢岩已经知道“睦州”叛乱发生的大体原因,除了预料中的贪官污吏之外,“火凤社”这一明显带有宗教色彩的组织出现,着实令人有些头疼。

破除迷信,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哪怕千年之后,科学昌明之极,依然无法根除。

按照谢岩的理解,只有政治清明,消除贫困,才能够在最大程度内消除迷信活动滋生的土壤,再辅以教育,从思想上改变世人对于神明的认知,唯有如此,或许才能够彻底消灭乱七八糟的迷信活动。

那是一整套的系统工程,谢岩自问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做,他只能按自己的设想,先平息叛乱,而后在恢复和发展生产过程中,去做一些调整,或多或少应该可以取得一些作用的。

大军一出“杭州”地面,谢岩立刻发布“平叛檄文”,告诉百姓们,朝廷派出五万大军平叛,不日将至,且在檄文中保证,只要没有参与杀害过官军、百姓的,一律不予追究。

与此同时,谢岩命令所属“羽林左卫”方进、赵贺胜部,展开拉网式清剿,以消灭小股零星叛军;刘愣子部则前出五十里,负责警戒和打探消息,

附近叛军听说官兵来了以后,蜂拥而逃,根本没有抵抗,但即便是如此,依然抓获了近五十名叛军。

通过审讯和甄别,其中参与过杀害百姓的二十四人,谢岩想也未想,直接命令就地正法,其余的却全都放了,并且明确告诉他们,朝廷派大军前来,不光是为了荡平叛军,更重要的是恢复秩序,并且帮助“睦州”百姓们发展生产,解决穷困问题。

不过谢岩也知道,自己的话能有多少作用,很不好说,“睦州”当地官府曾经的所作所为,令朝廷的公信力在这一带几乎荡然无存,而重建百姓的信任,却需要时间,得一步一步来。

根据被放走的叛军(其实就是当地农民)所说,“睦州”城破当晚,刺史等众官员大多弃城出逃,而且一直也没有找到。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谢岩派人通知刘愣子:“突前警戒和搜索时,务必关注和打听‘睦州’官员下落。”

谢岩可不是想要救那些人,而是想要用那些贪官污吏的人头,来平息百姓的怒火。

世上有些事情,总是非常巧合,而且还无法说清楚是何原因。

章哲,也就是齐家家主口中的“章老弟”,叛军首领章叔胤的亲侄,他没有在“杭州”落网,却被“羽林左卫”的人给抓获了,然而,一同被抓的其他人,都不知道他是谁,自然无法指认其犯下的滔天大罪,因此,又一次让其蒙混过关,居然被放了。

按理说,当初从“杭州”逃出来也算是命大,应该赶紧跑回“睦州”报信才是,可是这家伙自觉没办好叔父交待的差事,灰溜溜地回去太没面子,所以一直滞留在外,召集一些人马,想再去抢些物资回来,哪知道他找来的那些人,一见官兵,跑得飞快,直接就把他留给官军,若不是没有人认识他,只怕已经成死鬼一个了。

章哲还不想回“睦州”,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跟随叔父起兵以来,杀人、放火、抢劫,几乎想的出来的坏事他全都干过,那叫一个“痛快”啊!这一次去“杭州”,是他主动要求的,可不是为了什么正事,而是贪慕“杭州”繁华,去耍乐子去的,结果倒好,不仅事没办成,自己的几十名亲信也全都搭进去了,要是在这种情况下回“睦州”,以后也就没法混了,所以,章哲必须设法找回面子,否则在叛军里,他也就没什么出头之日了。

初始,章哲听说朝廷派五万大军前来,那是真的吓坏了,可是在关押期间,他从守卫士兵的谈话里得知,这支军队是先锋部队,总数只有一千,至于所谓的大军在哪儿,到底有没有,他们也不知道。

正是因为章哲听到了如此有用的消息,于是又一次决定不回“睦州”,得去找自己的好兄弟童文宝,让他率军赶过来,一口吃掉这只仅有千人的军队。

看守老兵的谈话,自然是经过安排的,倒不是谢岩有先见之明,知道章哲在其中,而是他先在檄文里夸大了自己的军力,以威慑叛军,又故意将实际军力说少一点,目的是希望通过放出的叛军之口,给叛军首领以误导,若是叛军真的主动来攻打,那可真是求之不得了,不来也就那么回事,反正没什么损失。应该说,谢岩只是用了一个常规小手段,他自己也没抱什么太大希望。

可章哲却不是这么想,他以为自己发现了很重要的事情,尤其他最后被释放的时候,又看到了军中堆积如山的物资,他更加坚信自己想法是正确的——消灭这一千人,夺取那些物资。

整个叛军之中,知道童文宝确切位置的人并不多,章哲恰好是其中一个。

诚如谢岩预判的那样,童文宝一直在“睦州”和“歙州”之间的山区里徘徊,他自“歙州”城外与陈硕真分兵后,原定计划是南下取“婺州”,然而行军途中,不断有百姓前来投奔,这人数多了,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粮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迫不得已之下,童文宝只能一边整军,一边四处去找粮食,故而始终待在那一带的山区里。

章哲找到童文宝时,已是十二月二十六,接近新年了。

“老弟啊,汝怎么成这幅模样了啊?”童文宝看见章哲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时,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七章 出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