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京大定府,耶律宗真坐在他的虎皮龙椅上,契丹民风彪悍,虽然向往中原文化,可是毕竟要质朴的多。
君臣之间的礼仪也相对宽松,龙椅之下,文武百官都坐着听政。
嗯,在契丹做官比大宋强多了。
大宋是站着听政的,礼仪规矩更是不胜枚举。
契丹则宽松得多,没人在乎你是不是对皇帝大不敬,只要你忠心,能打就行。
“皇兄,前面得到了雄州的消息,这驸马爷居然要来求和。
这他们闹得什么鬼,直叫人看不懂啊。”
坐在耶律宗真下首的,是自己的亲弟弟,皇太弟耶律重元。
耶律宗真点点头:“南人狡诈,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这他们葫芦里埋得什么药,当真是求和还是假意?”
群臣面面相觑,无人知道大宋下的这盘棋是什么意思。
大宋如此兴师动众,发动禁卫军主力北伐。
在雄州前线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拿下了契丹十几座城池。
怎么突然之间,就这么突兀的求和了。
不知真相的人,都感觉莫名其妙。
和石小凡他们预想中的一样,有人支持有人坚决反对。
反对者有理有据,宋人狼子野心肯定是假意求和。
他们诡计多端,指不定又有什么坏主意。
支持者也很有道理,宋人一直畏惧开战。
自赵祯登基他们就没有主动出击侵略过任何国家,甚至于周边的弹丸小国,只要是不去招惹大宋,他们就不会吞并你。
他们突然之间求和,想来是怕兵凶战危,不想再动兵戈。
若是肯拿十六州交换,则对契丹来说是大喜事。
“太弟,你以为如何。”
耶律宗真看向亲弟弟。
耶律重元想了想:“皇兄,臣弟以为,不管是宋人真心求和也好,假痴不癫也罢。
现如今咱们先听听他们的条件如何,这石小凡诡计多端奸诈无比,咱们只需小心别着了他的道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此人据说在宋人那边甚是鬼精,连宋皇帝都不是对手,咱们万分小心便是。”
耶律宗真“嗯”了一声:“太弟之言深得朕心,咱们大辽就是缺乏太弟这样的远见之士。”
被皇帝这么一夸,耶律重元慌忙起身施礼:“皇兄过誉了。”
耶律宗真示意他坐下:“朕是肺腑之言,将来这大辽江山,朕是要托付于你了。
南人不是有个什么太祖禅让么,你好好干,朕的江山将来也是你的。”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大惊。
“陛下!”
“陛下三思,陛下正值青春年盛,怎可说出此等让臣等万死的话来。”
“陛下您糊涂了,皇太弟固然聪慧,然国储之事怎可草草促就。”
耶律重元更是脸色大变:“臣弟惶恐,皇兄万不可如此说笑,臣弟只是甘愿辅佐皇兄,并未他意。”
耶律宗真自知失言,当下只是笑笑:“好了,此事不必再议。
咱们还是说说这南院大王来京求和之事,此人虽说与我契丹有恩,毕竟各为其主。
咱们不得不防,朕倒是想看看,他到底有何意图。”
本来吧,当年萧太后想宫变,立自己的弟弟耶律重元为帝。
耶律重元告诉了哥哥,从此耶律宗真对这个亲弟弟是极为亲近,亲封为皇太弟。
甚至于,耶律宗真曾说自己百年之后当效仿大宋,将皇位传给他。
大概是耶律宗真的一时兴起,又或者只是随口这么说说。
毕竟传位给儿子才是正统,传给弟弟只不过是戏言而已。
殊不知这耶律重元当了真,后来耶律宗真将皇位传给儿子之后,耶律重元忍不住就造反了。
大宋当年太祖赵匡胤传位给弟弟那是无奈之举,当时国内江山初定政局不稳,自己的几个儿子都难堪当大任。
无奈之下只好把江山给了亲弟弟,许多人对赵匡胤的做法感到匪夷所思,又传出是赵匡义烛影斧声的传闻。
殊不知赵匡胤活着的时候,就已经为弟弟登基铺路了,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领泰宁军节度使。
征讨李重进之后,赵光义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
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又被改封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
而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没有实权,如果是想传位于儿子,这么做无异于引戟自戳。
赵匡义登基之后,对于哥哥留下来的旧臣也没有清洗,对哥哥留下来的子嗣也都妥善安置。
所以所谓的烛影斧声实乃民间牵强附会的谣言,就跟赵匡义临幸小周后一样瞎扯淡的。
耶律宗真一时兴起说要效仿大宋传位于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就因为这句话,为将来弟弟造反埋下了伏笔,恐怕这是耶律宗真没有想到的。
坦白说,各为其主说的是没错。
石小凡毕竟是汉人,他的心是向着大宋的。
可对于这个声名狼藉的败家子,石小凡在契丹的口碑却是空前的好。
且不说他辅助耶律宗真登基,还被册封了个南院大王。
就算是女真人造反,完颜乌古乃当初以摧枯拉朽之势,差点颠覆了契丹政权,还是石小凡帮忙平定了女真。
种种所作所为,石小凡在契丹的群臣眼里,是个不错的好人。
就连耶律宗真对他,也是甚喜爱之。
同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