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东晋小军将>第一百零五章 天师道

有了充足的人手,刘衡指挥着众人,把雨后的道路重新夯实了一遍,又用碎石混着三合土铺了一遍,整条道路被压得坚实无比。一直到秋收,整个南山开垦工程从未断过,一共开出土地五十余顷,这些土地多数被种植上了各种花卉、茶叶和药材,仅仅一半不到的土地被用来种庄稼;环绕南山修建了一条三十六里长的环山路;刘牢之从芜湖回来的时候,除了一些土木工程组的人,又带来了带来了三百名部曲,和两百淘汰的溃兵,准备在南山地区耕种土地,管理观光园;一千多名部曲集中力量,在山上山下修建了几个大大小小的水库,用来浇灌土地,养殖水产,兴建观景湖亭。

七月中旬,刘和之主导的造船厂建成投产了。

造船厂投资规模甚大,刘和之在这半年时间里广泛募资,共募得资金一千万钱,东海何氏、乐安高氏、琅玡诸葛氏各出资五十万钱,东海竺氏、东海徐氏各出资二十万钱,彭城刘氏方面,刘义之、刘和之兄弟各出一百万钱,刘道芬出资一百万钱,刘牢之出资四百万钱,彭城刘氏其他族亲出资六十万钱,其余诸家如东莞臧氏、平昌孟氏、河内向氏等共出资五十万。

船厂选址在既阳(江阴西南,无锡东北)附近,虽是江边但是与海水相通,水位随潮汐落差较大,在此处设立船坞,营造船厂,船坞蓄水排水都方便,最主要的,是方便海船出海。

江南造船业发达,民间优秀的造船工匠多的很。刘和之命人请了不少,加上两百名部曲和一百多名僮客,各家族派驻的人员,整个造船厂初期就达到了四百多人。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每天消耗的粮食、蔬菜等日用品就不少。为了救灾,船厂在建设的时候也曾从京口临时招募过一批人手。

刘安作为家里经营的老人,被刘牢之指派到船厂,任商务方面的副总管。

刘牢之语重心长地对刘安道:“安叔,船厂是咱们刘家单次投资最大的产业,一千多万钱的买卖,离了一个老人坐阵母亲实在不放心啊,这思来想去,就你最合适。安叔你的辛苦,母亲和我都会记着的。”一番话说的刘安双眼通红,走马上任去了。

城外,卢氏府邸。

卢悚静静地坐着,阴沉着脸,听手下人汇报教内之事。

京口卢家乃是范阳卢氏的一支,永嘉乱后,卢氏南下,因过江太晚,卢循先人卢谌与赵王伦的死党刘琨关系非同一般,又曾在被俘后出仕过胡人建立的赵国,因此被视为低等士族,不得仕进。卢悚仕进无望,便走向了宗教布道的路子。

本来卢氏和道教世家琅琊孙氏、东海徐氏交好,在京口的影响日大,此次水灾,粮食绝收,正是大量吸收教徒的绝好机会,奈何刘家“以工代赈”,那些穷苦人都去刘家干活儿去了,搞得卢大祭酒施恩都没地方。本来刘家医馆的做法就让卢家布道颇为艰难,现在“教民互助”的幌子也不管用了,只能靠着道教秘术和秘药骗人入教了。

“祭酒,再不能任由着刘家这样搞下去了,现在已经有不少教众跑到刘氏医馆里去看病,虽然没有退出本教,只怕常此以往,有了病痛再没有人想到要找咱们神教了。”说话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白面汉字,颌下留着微须,面相颇为慈善,此时却面色泛红,甚为着急。此人名叫孙义,乃是孙氏子弟。

“是啊,师傅,本来好些人与咱们友善,我们天师道要组织什么活动,他们都积极地参加;现在这些人都跑去给他刘家开荒修路去了,这么下去对本教发展实在不利啊!”旁边的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头目许龙附和道。许龙乃是丹阳句容人,许迈的同族。

其他几个头目都附和着,群情汹汹。

卢悚铁青着脸,问道:“依着你们,该怎么办,难道要打上门去?”

几个头目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彭城刘氏家族庞大,虽说不是世家高门,但最近两年突然展现出庞大的实力。据说光在南山的就有一两千的部曲,可不是好捏的软柿子。

孙义眼里透过一丝狠厉,说道:“不如我们……”说着右手掌刀狠狠落下。

“杀两个主事的有什么用?一旦暴漏,刘家和我们可就是不死不休了。”许龙反对道。

孙义道:“我都问清楚了,这两年刘家之所以有这么多动作,都是因为征虏将军刘建的长子,叫做刘牢之的搞起来的。他现在只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半大小子而已。”

卢悚颇为意动,却没有表态,他望着旁边的一个中年汉子,说道:“道渝,你怎么看?”中年汉子徐陵,乃是东海徐家的人,刚才他一直没有吭声。

东海徐家也是世奉道教的家族,故江州刺史徐宁曾经师侍鲍靓,与许迈算是师兄弟。东海徐家出过徐宁这种刺史级别的官员,可惜的是徐宁在任时间不长,未有足够的影响力。这个徐陵又是旁支,没有什么仕进的路子,只好死心塌地的在天师道,发展自己的野心。

徐陵道:“我们徐家和刘家多少沾点亲,我有一个族妹和刘牢之的姐姐刘道芬乃是妯娌,这次刘家营建船厂,徐家也出了不少钱。”说罢顿了顿,头转向孙义道,“听说,这个刘牢之虽然年纪幼小,武艺颇精,身边有一些强悍的侍从。而且他上过战场的,去年在淮北杀了不少人。这种人万一刺杀失手,可是后患无穷。”

孙义冷笑道:“我们还怕了他不成?”

“我们自然是不怕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五章 天师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