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大国空天>第三百一十四章 未来战略轰炸机之争

现在随着空军的战略转型,要完成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空军发展战略,那就必须要有远程战略轰炸机。

所以就在古院士发表意见后,程院士也微微一笑道:“我想咱们空军确实需要一款先进的战略轰炸机了,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的空军还没有一款真正的战略轰炸机,这也是我们所有的航空人,心中的伤啊,当年我们搞轰八,没有坚持下来,现在想想还是蛮可惜的。”

李轶也不由得想起来了,确实当年的轰八战略轰炸机,差点就要成功了,甚至还造出了原型机,可惜最终下马,中国空军与战略轰炸机失之交臂。

七十年代初,当时中国空军已经开始装备轰六中型轰炸机了,只是当时轰六轰炸机的性能,满足不了空军的战略需求,所以发展战略轰炸机就成为了当时的一个重要任务。

西飞公司和六零三所,开始以轰六中型轰炸机为基础,通过拉皮扩大机身,增加舱内容积,并且换装斯贝涡扇发动机,研制轰八战略轰炸机。

当时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四发方案,一个是六发方案,这其中六发的方案,可以说已经非常接近b52战略轰炸机了。

并且其中一架技术验证机,已经完成了制造并且完成了试飞,这架试验机,两台斯贝发动机安装在原来涡喷八的位置,另外两台吊挂在机翼下,这样四台发动机的总推力,就大大的超过了原来的两台涡喷八发动机的推力,而且涡扇发动机要省油得多,这样的轰八战略轰炸机,航程自然会大大地增加,性能达到b47轰炸机的水平,接近b52战略轰炸机。

经过这样的改装,技术验证机的航程从原来轰六的五千多公里,增加到了八千公里,达到了战略轰炸机的标准,而且爬升率增加近一倍,只是很可惜到了八十年代,原本计划批量生产的轰八,因为大量军费缩减,大量型号下马,也随之下马。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斯贝mk.512-5w发动机的来源难以保证,毕竟它是牛牛家的,而且是装在三叉戟客机上面的民用涡扇发动机,所以最后只能放弃。

还一个六发的设计方案就更强了,它可是与当时的运十客机,采用同样的发动机,也就是仿制的jt-3d型涡轮风扇发动机,这样一来这款轰八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一百六十吨,最大载弹量二十吨,航程达到一万一千公里,甚至与b52轰炸机相差无几了。

b52战略轰炸机采用八台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二百二十吨,航程一万六千公里,最大载弹量二十多吨。

如果当时把轰八战略轰炸机搞出来了,那以中国空军也是有战略轰炸机的。

不过现在,研制战略轰炸机确实应该提上日程了。

宋老笑道:“不过现在看来,我倒是觉得当时轰八战略轰炸机下马,似乎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可以重新立项,研制更加先进的轰八了。我赞同李轶同志的意见,我们应该发展一款采用飞翼布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只是这个怎么设计,我想李轶同志应该有一些想法的,李轶同志,你来细说一下,今天这个机会不错!”

确实,今天军方领导也在,还有这么多院士专家。

得到宋老的这句话,李轶就大胆地站起来道:“好的,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有一些准备了,粗略的做了一个设计方案,现在我想可以把它拿出来给各位专家看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为我们空军的战略轰炸机研制,做一些工作。”

有的专家虽然不认为李轶能够像设计战斗机一样,把先进的战略轰炸机也设计出来,但此时也不禁为他的大胆感到惊讶。

李轶大步的走到台上,把打开了,这可是早就准备好的。

而与此同时,系统也再次出现。

叮!“系统发布最新任务,战略轰炸机设计方案,若获得百分之八十以上专家认可,奖励五千点飞机设计天赋值。”

没想到有系统任务,李轶此时也激动惨了。

只是能不能获得认可,他也没有多大的把握,毕竟这么多专家,有很多专家还是支持变后掠翼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呢。

而李轶准备的设计方案,是飞翼布局的亚音速战略轰炸机。但并不抄的b2战略轰炸机,而是有优化的。

现在李轶可是有先进的客机和运输机设计制造技术的,其实战略轰炸机和客机,运输机是相通的,气动布局有的都是一样。

比如飞翼布局,其实也是可以用来设计战略运输机的,客机也没有问题,只是客机的话对乘客来说并不是很友好,因为飞翼的客舱面积很大,与传统气动布局不一样,在发生危险时,逃生的问题不好解决。

不过战略运输机倒是有设计方案的,比如后来洛马公司就搞了一种飞翼布局的运输机,这种翼身融合混合布局的运输机一经公布,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外形设局科幻、另类,采用了飞翼式布局和机身加尾翼的气动布局,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运输机气动外形,因此被戏称为b-2和c-17杂交的产物,也被称为史上最科幻的战略运输机。

飞翼布局确实有省油,载重大的优势,机翼内可以利用的空间太大了,结构重量也比传统布局要低。

所以后来毛子发展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同样也是采用飞翼布局的,这款战略轰炸机在二零零八公布,预计在2019年首飞,2023年后完成服役,采购数量超一百架,用于替代图95和图22战略轰炸机。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四章 未来战略轰炸机之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