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华娱之巨星崛起>411 时间管理

方云墨愿意拿下杨青的剧本自然不会是因为心血来潮或者是钱多得没地方花,想要散出去一点。

刚刚看完剧本闭着眼睛思考的时候,方云墨其实是在沟通演艺空间的数据库。

很明显,他最后还是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夜·店》就是他所找到的答案。

作为青年导演杨青的chù_nǚ作,《夜·店》这部电影虽然是用高清机器所拍摄的低成本电影,但是从影片本身的质量上讲,确实已经达到了值得让人留下印象的水准。

平心而论,在《疯狂的石头》珠玉在前的前提下,《夜·店》这部电影注定不可能像前者那样,被观众和影评人惊为天人之作,但是仅仅从商业投资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仍然能够称得上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电影。

至少,在方云墨看来,这部电影已经足以对得起买票进场的观众了。

在学习借鉴了《疯狂的石头》那种叙事结构和闭环故事的前提下,杨青在这部电影中使用了很潮流的v剪辑手法和现代感十足的音乐包装,这也让这部由于成本和题材所限,只能讲一些小格局故事的电影,在尽量用一些场外因素来吸引观众的同时,依然保有了一个足够接地气的故事。

而这,也正是《夜·店》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

在原时空的时候,《夜·店》是乔任梁的银幕首秀,而最终的票房数据也证明了杨青在选择演员上的精准眼光。

不管是试映,首映还是最终票房,《夜·店》的票房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乔任梁的人气撑起来的。

而正是这部电影的成功,才有了杨青后来更为成功的那部《火锅英雄》。

chù_nǚ作使用乔任梁和李晓露,第二部电影使用陈昆和白百合,杨青在合作演员方面倒是的确在不断进步的。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杨青是一个值得投资的人。

方云墨那么爽快拿下剧本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杨青这个人。

作为一家以影视传媒为主业的公司,方云墨工作室想要发展壮大,除了要有一大批的人气演员之外,在创作主导者这个领域也需要很多的有生力量。

交好冯刚,赵宝钢这些人只能算是在为现在投资,与宁昊交好也只是一个开始,公司真正想要壮大,最需要的是像杨青这样,与方云墨年龄相差不大的人。

因为在10年之后,电影市场的主力观影人群将从经历过上世纪**十年代洗礼的六零,七零后群体逐渐朝着八零,九零甚至零零后群体转移。

和那些被香江电影,文艺电影培养起来的观众不同,八零,九零后们显然更追求极致的视听感受和更快节奏的电影,而这也是为什么冯刚,赵宝钢这批老字号导演逐渐不被观众喜欢的原因——他们的变化速度,跟不上观众口味的改变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宁昊都只能算是努力跟上。

方云墨工作室想要发展,需要的是从演员到编剧,最后再到导演、制片人等多个位置全方位的年轻化。

演员和编剧方云墨已经开始着手发力,但导演和制片人这两个位置可就不是说年轻化就能年轻化得起来的……

杨青自己可以写剧本,在原时空的时候也证明过自己的导演功力,所以方云墨在确认面前这个人就是原时空曾经做出过成绩的那个杨青之后,果断决定出手,先给他画个大饼,把人给圈住了再说。

当然,方云墨这个时候也不敢百分之百的确定,在经过自己这只蝴蝶扇动翅膀之后,自己面前的这个杨青是否还会像原时空那样,也走上一条成功导演的道路。

于是乎,他在启用杨青之前,给对方设置了两重考验。

陈果富身边的助理副导演位置,以及《我的机器人女友》的执行导演岗位。

前者是用无关第三人的视角去衡量和观察杨青的能力,而后者则是考察杨青对剧组的管理能力……

这两项考核都通过的话,方云墨自然可以放心大胆的只在剧组派驻基础的财务监管人员,然后把拍摄工作完全交给杨青来负责了。

杨青离开之后,方云墨专门给宗帅打了个电话,将自己刚刚的决定告诉了他。

作为工作室的大管家,宗帅对于方云墨这种未雨绸缪,着眼于未来为公司搜罗人才的做法自然不会反对,他甚至还建议方云墨平时可以多看看公司的剧本库,说不定还能发掘出第二个杨青……

对于宗帅的这种想法,方云墨直接选择了无视。

编剧,导演这种人又不是去超市买大白菜,随随便便就能选得出来一个。

能够遇到杨青,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

也亏得是杨青现在除了一个不被人看好的剧本以外什么都没有,方云墨才能这么容易的忽悠他一等再等,要是他这会已经有了一部成功作品,傻子才会又是副导演,又是执行导演的让人折腾呢……

时间来到2008年1月25号之后,《风声》剧组的拍摄工作开始变得不那么连贯了。

除了因为年关将至的原因之外,剧组各位演员们身上的活动也开始逐渐频繁了起来。

尽管大家的确是与剧组签订了长期的合同,但别说是王治文,英大这样的外人,即便是张翰与这样的劳模级演员,也因为需要从这个时候开始运作《集结号》的奖项事宜而不得不开始请假……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强硬如陈果富也只得不断更改手中的拍摄计划。

而方


状态提示:411 时间管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