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韬略>第419章 打下治国的基础

李治的这场风疾发作一直又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按照李治亲自制定下的惯例和制度,武媚娘带着太子李弘临朝听政,在听政之后,武媚娘再到内廷两仪殿向李治汇报军国大事,然后再由李治口述他的决定,再由武媚娘将其书写批阅。

本来武媚娘就识文断字,自幼练得一手好书法,所以她各项事务做得都极为细心,无论事情大小她都格外上心,比如那些字迹甚至比李治亲自批阅奏折还要工整,一点也挑不出错处,无形之中,大臣们对武媚娘的能力多了一丝的敬佩。

就在这一来二往当中,武媚娘的能力获得了质的飞跃和提升,原本她的那些治国理政理论只是见于史书里面所记载重要历史事件的教训,而现在她的能力和才华则得到了真实的展现。

她从这些实际的听政和实际的操作中获得的直接经验,要比纸上得来的间接经验更加入脑入心,更能牢记在心。

确实,通过这一次武媚娘临朝听政,众人也看到了武媚娘的能力和实力,原先一些低看武媚娘的人现在对武媚娘是刮目相看,原本大家都认为武媚娘只是后宫争斗的女中豪杰,只擅长进行后庭事情处理的嫔妃,而现在他们却发现武媚娘这个人不简单。

武皇后这个女子要比寻常女子见识不凡,独具慧眼,往往一些朝政大事,她能够发表出见解独到的看法,甚至能达到一般男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武媚娘在这短暂的听政时间里,近乎贪婪地疯狂地汲取着朝政处理的各项经验和知识,达到了宵衣旰食的程度,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同时,还举一反三地不断发展自己在朝堂中的势力。

在用人这点上,武媚娘深知其中的利害,在上次召见丁瑜洲之后,武媚娘对丁瑜洲、许敬宗、李义甫等人愈发宠信,尤其对于丁瑜洲更是有着无以复加的信任和信赖。

毕竟丁瑜洲与她关系非同寻常,武媚娘也清楚地知道她能够有今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丁瑜洲的暗中推动。

她如今回想起,首次与丁瑜洲在感业寺时相见的场景,以及那日丁瑜洲所说的话,让她不由觉得丁瑜洲似乎早就知道了一切,也看透了现在。

因为意图拉拢住丁瑜洲的缘故,武媚娘念及旧日的感情和恩遇,又给丁瑜洲以更加优渥的待遇。

现在丁瑜洲这份待遇已然到达了大唐朝堂中新兴大臣的最高级别,除了司空李绩这些元老大臣属于正一品高官,他现在已经是从一品的高官,获封正一品那只是时间问题。

与李绩不同的是,丁瑜洲还享受可以直接进入内廷的特权,那也是放眼整个朝廷中独一份。

不光这些政治性的荣誉,武媚娘还给了丁瑜洲更加牢固的经济待遇,让他以合法性的身份垄断着大唐的香料生意和整个大唐三分之一的珠宝生意。皇家宫苑的所有香料供应都由丁瑜洲的瑜洲在长安店铺负责,后宫嫔妃们的首饰珠宝也由丁瑜洲的店铺供应。

有了武皇后的保护,丁瑜洲越发混得顺风顺水,因为傍上了武媚娘这棵大树,当然这与丁瑜洲的个人能力和魅力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丁瑜洲是大唐数一数二的名号响当当的人物,除了皇帝、皇后和太子等这些耀眼的明星人物外,他是夜空中已经挂在天边多时的另一颗耀眼的明星。

丁瑜洲获得帝后如此垂青,却并没有受到朝臣们的反对和嫉妒,因为丁瑜洲一向为人低调宽和,从不与人争长短,同时他注重搞好团结,善于礼待诸位大臣,故而满朝文武对于丁瑜洲能够获得如此丰厚的赏赐,觉得理所应当,认为这也是他们望尘莫及的。

就连他的同僚许敬宗和李义甫,也对丁瑜洲能够获得这份赏赐,也并不抱有过多的嫉妒心理,许敬宗是丁瑜洲的老丈人,他们是一家人,看到丁瑜洲获得如此厚待,他也跟着沾光,何乐而不为。

倒是李义甫也作为帝后的宠臣,一向趾高气扬,看不见别人比他好。虽是如此,但丁瑜洲各项能力都要超过于他,让他也不得不依赖于丁瑜洲,所以他虽然心里不忿,但是面子上对丁瑜洲也是礼敬有加和笑意盈盈。

总而言之,武媚娘通过临朝听政获得了极大的成果,一方面她展现了她独一无二的能力,另一方面她巩固了她在朝中的势力,这些重要影响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李治尚未察觉,众臣也尚未察觉,只有丁瑜洲在策划着这一切,实施着他内心的宏图大业。

李治一直以来认为武媚娘只是他的副手,发挥作为他秘书的作用。孰不知就在这看似简单的小事中,武媚娘通过重复汇报和写字的动作,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

通常善于学习的人就在这些简单动作当中也能获得提升,武媚娘就是这样的人。

两个月之后,虽然李治的眼睛在慢慢恢复,因为习惯了武媚娘的从旁协助,所以他并没有让武媚娘彻底地从前朝脱离开来,他依旧让武媚娘在自己身边给自己当女秘书,做些文案整理的工作,即使后来不让武媚娘到前朝听政,却也让武媚娘念大臣的奏疏给他听。

李治觉得武媚娘的实力和能力让他信得过,同时他也相信武媚娘作为他的皇后是不会背叛他,更不会对大唐造成什么危险。同时李治认为,批阅奏折是件枯燥乏味的苦差事,所以他不想做,但对于武媚娘来说,她可以通过批阅奏折来看到整个大唐的局面,他可以看到皇宫


状态提示:第419章 打下治国的基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