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对象可以是人物,动植物,器物,建筑等。
凡其他一切物种、艺术品种,皆能用瓷来仿制。
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以及一个“巧”字惊艳天下,被世人称为“最不像瓷器的瓷器”。
这种工艺最早出现于雍正时期。
但雍正时期仿生瓷品类较少,只有仿木、仿玉等寥寥几类。
到了乾隆时期,御窑场工匠们烧造技术精湛纯熟,对窑火釉色的控制可至随心所欲之境。
加之有杰出的督陶官唐英主持各类精巧器皿的制作。
生产出来的仿生瓷器才到了品种多种多样,几可乱真的地步。
不用说啊,做这玩意,特别能发挥刘永清在配色填彩上的特殊优势。
但生产上最大的难题,恰恰就是瓷坯造型能力的欠缺与不足上了。
要知道,这仿生瓷和做成套的仿古瓷大不一样。
杯盘碟碗之类的东西,是能够买到现成瓷坯的,从民国到如今历来如此。
即使买不到也没关系,京城工艺品厂有专门的瓷坯生产组,就是他们自己的造型车间。
毕竟是仿过去的东西,有些不是很标准的瓷坯买不到,大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贴近需要的瓷坯来。
但问题,这做瓷坯的工人大多没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他们的能力只能做出中规中矩的家伙什来。
要让他们做瓜果梨桃,鸡鸭猫狗这样,造型复杂的仿生态瓷坯,可着实难为了他们。
这点就连刘永清本人也差不多。
虽然配色的方面他本事大了,可以说游刃有余。
但做瓷坯,他也是师父当初怎么教就怎么学的。
美术造型能力上,根本谈不上什么个人的擅长与发挥。
顶多只能做点简单的寿桃啊、柿子啊,这些小瓷盒。
或者是弄出个黄瓜、玉米出来,用这类最常见的农物做镇纸。
连个复杂点的瓷猫枕头、或者是灵芝笔筒都做不出来,他没学过嘛。
这就极大的限制了京城工艺品厂对仿生瓷生产的能力。
不过没关系。
别忘了,宁卫民不是借着“雕塑艺术展”已经把一只脚跨进美术界了嘛。
他跟京城的两家美院关系好啊。
尤其是雕塑系里,他可有人缘,有人脉啊。
于是他就变通了一下,直接委托雕塑系的老师。
按照制作难度以十元、八元、五元、三元不等的价格,把仿生瓷坯的订单,分配给了雕塑系那些已经毕业和在读的学子们。
想想看吧,这可有多么合适啊!
两所美院的雕塑系的师生无不从中得了实惠。
每个人每个月再也不怕没收入了。
只要愿意,他们用瓷土原料做几个瓷坯就足够他们生活的了。
而这些出品的瓷坯的美术造型水准,也要远远超过民间手工艺者的水平。
足以把仿生瓷的最终成品效果大大提升。
那再加上刘永清配色填色的绝活,烧出来的玩意还有错吗?
更何况更加让人没想到的,这其中还有位贵人主动要求相助哪。
就是叶赫民这位陶瓷专家啊。
敢情这位如今除了故宫的工作以外,还身兼着工艺美院陶瓷系的客座教授呢。
叶赫民是既想帮刘永清还宁卫民的人情,也希望以此促进学生们的课业进步。
便主动去找宁卫民,表示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
这可是大好事啊,宁卫民岂能不答应?
果不其然,这正行就是正行,叶专家带着他的学生们,很是设计出了一些精妙的瓷坯。
如寿桃如意,灵芝笔架,果品蟹盘,洋彩塑果高足供盘……
烧好了再一看,那比雕塑系出的瓷坯还专业,完全是属于艺术品范畴了。
正因为这样,宁卫民给这些仿生瓷,定的价格也不低。
像什么荔枝,花生等纯粹把玩小件儿,一件就得卖个十块八块的。
如黄瓜、玉米、茄子这类中型镇纸,价码就得到二三十的外汇券啦。
有使用价值的瓷盒,如柿子盒,桃子罐儿,那卖价还得高,得四五十外汇券。
而白菜摆件,鲤鱼盒,荷叶盘这种精美绝伦的大件差不多都得卖个八九十。
上百的倒是没有,因为真正叶赫民带着学生们制作出来的好东西。
宁卫民已经不舍得卖了,直接用饭庄的名义收购,就留下自用了。
总而言之吧,无论是料器葡萄还是仿生瓷,在宁卫民的眼里就不可能卖不出去。
他认为这个价格恐怕会让一些老外感到肉疼。
但一分钱一分货,可绝对算不得黑。
所以这一天他也没太把这件事当回事,早上跟斋宫的姑娘们开了个例会。
仅仅把定价标准明确了一下。
然后交代姑娘们,让把料器葡萄和仿生瓷摆在醒目的地方,作为最近主要力推的品种。
他就坐着车离开天坛去忙和别的事儿了。
结果下午四点来钟回来之后,他傻眼了。
万万没想到真实的市场反应居然与自己的预计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这些新商品卖的简直太火了!
统统遭遇了爆买!几乎到了售罄的地步!
宁卫民得到的第一手消息是斋宫内部会员商店的小魏和小孟反馈给他的。
因为商店营业面积较大的原因,料器和瓷器又都很娇贵。
所以大部分的料器葡萄和仿生瓷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