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国潮1980>第503章 钱不够,工艺凑

第503章钱不够,工艺凑

上得楼来,宋华桂发现眼前的这十几平米左右的空间,还只是楼梯、电梯与二楼衔接的公用部分。

她立刻意识到,若真要进入餐厅,恐怕还得拐一个弯才行。

大概率是要通过前庭那浮雕墙后面的部分。

这是建筑格局使然,稍有方向感的人,只要一看到前庭格局就可以联想到这点。

不过即使如此,宋华桂也得承认,二楼之上这只能算是通道性质空间部分,一样别具匠心。

因为除了“鸿运当头”、“吉星高照”的两处噱头之外,这里墙面和地面都不简单。

楼上电梯正对面的墙面与楼梯处的清代帝王画像呼应,悬挂的是明代十六位皇帝的画像。

如果有心,甚至能够察觉到。

从最初踏上楼梯的光绪皇帝画像开始,一直到楼梯口的顺治皇帝画像为中继,然后再衔接到的二楼墙壁上悬挂的崇祯皇帝画像。

这样的展示方式,竟然是在潜移默化地利用朝代帝号顺序来作为对客人的引领。

用一种不动声色的心里暗示,非常巧妙的让餐厅的空间以及宫廷菜主题得到了有序又有效的延展。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独有特点,外国人喜欢张扬,国人专好含蓄。

地面也是一样,虽然只是灰蒙蒙的石材铺就的。

可宋华桂还是在地面上,看到了极为讲究的传统美术图案。

像楼梯口和电梯出口处,是“万福流云”。

整个空间中心的位置还有“寿山福海”。

这分明都是经人手工一点点凿出来的。

以宋华桂的美术修养,甚至能断定干这活儿的人绝不是普通的手艺人,只会是美院雕塑系的专业美术人才。

因为无论这些图案的层次感、丰富性,还是准确性与灵动性,都不是一般工匠所做的“行活”可比。

不过,即便是发自内心由衷的欣赏,但这次宋华桂却没有再出言夸奖。

哪怕她确实认为宁卫民在细节处理上,真的做得非常到位,远超她的想象,她也要有所克制和保留。

道理很简单,如果走到一处就夸奖一处,好话说多了还值钱吗?

这样不但有失矜持,反会过犹不及。

她绝对肯定后面还有更精彩的东西,所以认为还是应该按老话说的那样,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好话说在要紧之处。

就这样,默默的走向通向餐厅的转折路口。

宋华桂已经打定了主意,怎么也要走进餐厅里面,看到宁卫民真正布置下的“重头戏”,才能予以表扬。

但世上的事儿还就是这么绝,许多时候不是人想明白了就能做到位的。

才刚一转过路口,骤然看到距离自己五米远的餐厅入口,宋华桂就违反了刚做的决定,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大为惊叹的赞赏。

“哎呀!真漂亮!太神奇了”

这真的不能怪她,因为这是登峰造极传统工艺,与巧妙的美学应用合并效果。别说是她了,恐怕换做任何一个人都免不了要失态。

她看到的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啊?

最直观的就是红墙碧瓦。

这可不是什么指代的引申意义,那真的是大红色的宫墙,再加上青绿色的琉璃瓦。

拐过这道弯,两边的墙壁全是犹如天坛公园里的实景一样。

宫墙下还有汉白玉的围栏,道路中间也按纵向铺设了丹陛石。

而餐厅入口大门则是近似于完全复制的一道宫廷风格的垂花门。

毫无疑问,这是明清时代最典型的宫廷建筑风格。

但这还不是全部,如果只是单纯的复制,来显示宫廷气派,那太死板了。

生动的地方在于通向垂花门的左右两端宫墙墙头处。

一在前,一在后,错落着,各自伸出了一大片玉兰花。

而垂花门下左右两边,还分别立着两个亭亭玉立的姑娘。

玉兰当然不是真的玉兰。

那是铸铜的枝干上镶嵌了料器的花朵,光润剔透,洁白无暇。

两个姑娘也并非人们惯常思维方式中,那种头梳旗妆,一身艳服,脚踩花盆鞋的宫女形象。

作为领位,她们形象更具现代感,头发只是盘了起来而已。

身上的旗袍也比正常的旗袍尺寸要短,是仅仅及膝的裙装。

布料颜色并非大红大紫,而是很素雅的孔雀蓝底色,绣着白色的玉兰花。

人与景,景与人,就这样对应生辉,情趣盎然。

然而只有生动和情趣就够了吗?

不,最后还要有端庄的仪式感,以及不失稳重的优雅感。

要知道,通向餐厅入口的宫墙可不仅仅只是宫墙,在墙体上还开了绿色琉璃瓦做衬的花窗。

每个开出来窗口都封着玻璃,窗口下方的铜牌上的信息显示,这里面封锁展示的每一件器物都是真正的皇家古董——来自天坛园方的祭天礼器。

然后最引人注目的视觉中心,莫过于穿过垂花门,那被温黄色暖光打亮的内墙了。

餐厅内部墙体上的金灿耀眼的画面,居然是临摹的清代画家姚文瀚的《紫光阁赐宴图》。

就在这里!通过美院国画系师生的妙笔!

神奇的复原了清乾隆二十五年春节期间乾隆皇帝大摆宴席场景!

不用说,在这个年代,如此的室内造景太难得一见了。

要按理说,国内的环境,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东西。

连国家级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也没有这么生动的


状态提示:第503章 钱不够,工艺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