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国潮1980>第532章 谁气谁知道

第532章谁气谁知道

人红是非多!

这真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完全就像张士慧所说的那样。

曲笑自从获得模特大赛冠军桂冠之后。

不但采访多了,收入多了,认识的人多了,受邀出席的业内活动多了,上电视的机会多了,出国的演出任务多了。

同样的,盛名之下,她所背负的情感负担和工作压力也与日增多。

骤然间,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明枪暗箭的嫉妒攻歼,空穴来风的流言蜚语,近似于道德绑架的苛刻要求,越来越紧凑频繁的表演日程……

都宛如暴风骤雨一样,几乎同时向她袭来。

而失去了石凯丽的友谊,这一切,都只能靠她自己独自应对,适应,消化。

勉强支撑的她,像极了在风雨中摇曳的一朵小白花。

那真是身心俱疲,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疲惫。

宁卫民确实没有想到,他好心好意的提携扶植,自行其是的暗箱操作。

会给这个心理年龄远比实际年龄小得多的姑娘,带来数不尽的烦恼和困扰。

这应该就是最典型的好心办坏事了。

不过说实话,实际上,宁卫民的处境也比曲笑好不了多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坛宫”红了,其实就等于他这个人也红了。

他也一样在享受大红大紫的好处同时,真切的感受到了身为“出头鸟”的痛苦。

首先是总公司方面。

尽管宁卫民的权力、地位都因为“坛宫”的成功牢固了。

不再有被清退下岗的可能。

但为了维持目前最利于自己的处境,保住“将在外”的充分自由,以便从天坛公园这一方土地上获得最大的好处。

宁卫民地对皮尔-卡顿和宋华桂提拔毫不犹豫予以拒绝、

相当果决的放弃了兼营马克西姆餐厅的机会。

这当然让皮尔-卡顿和宋华桂都很费解。

他们就此事做过多次交涉,但最终还是被宁卫民以各种理由推脱掉了。

所以大师归国的时候,明显有点不高兴,或者说是小伤心。

宋华桂也觉得挺没面子,误会宁卫民对她仍有意疏远。

他们之间刚缓和了一些的关系又因此止步不前了。

不用说,宁卫民自己也因为辜负了这两位的赏识,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更麻烦的,是这件事随后被传得乱七八糟,总公司的人私下里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认为宁卫民傲娇拿大,要把宋华桂取代。

有人说他有自知之明,是怕能力不足丢人。

有人说他傻实在,有人说他贪心不足,有人说这本来就是宋华桂设下的陷阱……

虽然这些风言风语,宁卫民其实并不怎么在乎、

但由此产生的三个不良效果却是他无法回避的。

一是总公司的那些高管,全在找机会试探他真正的心意和态度。

和这些人打交道浪费了他许多时间和精力。

二是他今后的一切动态都会成为总公司各方各面所关注的焦点。

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总公司进行沟通、解释。

像今年年底马上就要举行的第三届雕塑艺术展筹备工作,就远比过去进展要慢得多。

三是霍欣又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频繁的“关心”、“教育”他。

这绝对是一个相当大的精神负担。

反正这样处境下,宁卫民是再没办法像过去那样不受瞩目,无所顾忌的去行事了。

很有点束手束脚的感觉。

其次,“坛宫”的走红,频繁在媒体上曝光,还引来了许多同行的关注,同样让宁卫民烦不胜烦,不堪其扰。

像京城许多知名大饭店,就对“坛宫”富丽堂皇,典雅大方,超凡脱俗的室内装饰效果很感兴趣。

钓鱼台国宾馆,四川饭店,京城饭店,都通过服务局联系“坛宫”。

他们不但要求派人过来取经,还要让宁卫民给他们介绍工艺品厂家。

而宁卫民不但要耗费时间、精力作陪,得搭进去几桌酒席。

更让他不高兴的是,如果让人家照方抓药的学了去,那么“坛宫”独具特色的优势就少了。

甚至“坛宫”二期的装饰成本,大概都会因为厂家生意多了忙不过来,而有所上涨。

这无疑是怎么琢磨怎么亏本的事儿。

可问题是这些饭店哪儿是一般的地方啊?

都是“央”字头的背景,是万万开罪不起的。

所以再不情愿,他也只能捏鼻子认了,顶多适度藏私罢了。

唯一的好处,恐怕也就是能顺便的卖一点料器,谋点私利了。

但问题是料器的产量不是短时间可以提升的。

何况最近他还发给了东花市街道生产社生产玻璃酒杯的业务。

这样一来,所谓的好处,也就不具备什么实际意义了。

而这仍不是全部。

更糟糕的是,“坛宫”这面招牌因为受到欧美客人的好评而崛起。

好像已经让听鹂馆和仿膳饭庄有点紧张,开始眼红了。

大概也与那两位在“坛宫”开业庆典上自取其辱的代表回去说了些不好的话有关。

反正最近,京城的报纸上和电视上,总有一些所谓的专家借着“坛宫”引起的热度,对“宫廷菜”做“专业性”的总结和阐述。

这些人的口风当然是以推崇两家“老字号”的“满汉全席”为主。

虽然也认为“坛宫


状态提示:第532章 谁气谁知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