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国潮1980>第八百二十一章 蛋糕做大

与皮尔卡顿公司和金利来、易拉得相彷,宁卫民个人和煤市街街道服装厂也赚海了。

虽然宁卫民旗下的三个服装品牌在市场上名不见经传。

可由于宁卫民把这几家店铺和皮尔卡顿、金利来比邻而设,就等于潜移默化的在用比对效应告诉顾客,这些也是国际大牌服装。

再加上他有着超前的审美和见识,把店面装修得都很上档次,服装款式又是那么亮眼,刻意迎合年轻人的喜好。

所以就跟施展了障眼法一样,让这年代质朴单纯的人民群众很容易产生出一种错觉。

《仙木奇缘》

误认为“花花公子”、“香榭丽舍”就像皮尔卡顿一样,都是纯粹的法国品牌。

“国风”大概也是和易拉得、金利来差不多,应该是与港城合资的品牌。

关键是宁卫民自己经营这三个品牌,打一开始瞄准的就是京城中档服装市场。

他的服装定价可比皮尔卡顿和金利来可要宜不少呢。

尽管京城百货商场中一套品质中上的国产西装,价格不过在七十二块到九十九块之间。

与之相比,宁卫民的三个品牌,一身服装的均价要卖一百多块,价格上还是显得贵了些。

但别忘了,有了“国际大牌”的加成就不一样了,洋货能和国货一样吗?

这个年头的共和国老百姓,大多数人都认洋货。

打心里认为外国的月亮比咱们这儿圆,东西也比咱们这儿的好。

宁卫民再以开业酬宾的名义打个八五折或九折不等,这就让他的服装显得很“实惠”,很“便宜”了,足以充分调动老百姓的消费热情。

这年头的老百姓,还有个共性,就是见着便宜就走不动道。

要是错过占便宜的机会,反而会捶胸顿足,觉得亏得慌呢。

还是那句话,消费者买东西都是冲着性价比。

不用真的实在,你只要让消费者觉得“值”,那就够了。

因而别看开业时皮尔卡顿是光芒万丈,独领风骚,宁卫民的三家店好像沦为了陪衬。

可实际上,他的几家店也没少卖货,绝对是闷声发大财的最佳典范。

尤其是半个月过去后,他的品牌知名度因为顾客口口相传,品牌知名度开始打响,就像易拉得一样有了回头客。

营业额也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悄无声息的拉进和皮尔卡顿的距离。

这就是这个非信息年代的好处了,选择性少,一流行什么,大家都会跟随,很容易把一个品牌做火。

只是可惜啊,受限于厂子实在太小,终究没法和大牌厂商相比,最不该出的问题出现了——三个品牌的货居然不够卖的了。

要知道,街道厂毕竟才六十个人。

以这个年代不算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水平,就是开足马力生产,一个月也就一万件服装到头了。

关键是宁卫民还不能只生产一款服装,三个品牌,每个品牌还得保证服装的丰富性。

每款服装都需要打版,都需要布料和辅料的搭配,需要工人重新适应。

一生产通常都是几百件,还要不同尺寸,这可就麻烦了。

所以说产量会有不小的影响。

何况服装总有卖得好的,卖不好的。

于是就有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卖断货的情况出现了。

不过相对的,好就好在船小好调头。

宁卫民目前的运作模式实际上很符合快时尚的路线。

殷悦一旦发现市场中那种款好卖,可以立马给工厂下单追加生产。

不会造成大量服装积压,倒是能及时把握住爆款。

总之,五月份半个月过去,殷悦逐渐摸熟了经营模式。

等她有了余力做账,给宁卫民汇总的情况是,煤市街街道服装厂产量虽然下降了三成,但利润却上去了,半个月就有十二万元。

专营店这边赚得是过去个体户们的钱,而且蛋糕也做大了,毛利高达八万元。

等于说宁卫民半个月就捞了十三四万。

就这赚钱的速度,哪怕他买个印钞机自己印票子,要按一毛钱一毛钱的印,差不多也就这样了。

更妙的是,天桥百货商场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以服装布料为主打产品,这里集合了无数知名老号和大厂家的货色。

煤市街街道厂大可以通过天桥百货商场做中介,或者是搭皮尔卡顿公司的顺风车,从这些布料商家按出厂价拿货。

这下不但选料方便了,成本也得以降低,布料大厂瞧不起小服装厂的毛病根本不存在了。

是怎么都合适啊。

反过来,天桥百货商场也一样,从中获益不少。

有了六家服装品牌入驻,不但能给那些布料厂家带来了不少批发业务,更直接提高了商场客流量,带动了散客对于布料的购买量。

这一点不奇怪,虽然六家品牌店的成衣千好万好,可要以绝对价格来论,还是比较昂贵的。

普通家庭买下这些衣服,基本上都是咬着牙掏出一个人当月工资。

那么往往只能满足一两个家庭成员的需求。

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他家庭成员也有置衣需求,看见款式好的服装也想穿啊,又该怎么办?

那就只能选择买布料回家自己做,或者找裁缝按照喜欢的款式照着样子效彷,这就是最经济、最划算的办法。

说白了,蛋糕做大了,谁都有的吃。

什么买卖都需要人气儿,客流量越多,好处就约到,商场不可能不跟


状态提示:第八百二十一章 蛋糕做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