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燕之所以敢确定朝廷一定不会放过蒋郡守的,是因为他触犯了朝廷的禁忌。
想那前朝就是因为极度寒冷粮食歉收,最终导致了覆灭,本朝才建立了几十年,自会引以为戒,绝不会允许官员在这种事情上隐瞒不报。
……
杨冬燕听萝卜和土豆相继说了一些村里的事儿,终于弄明白魏阿荠在闹啥了。
最重要的,当然是因为自家的粮食不够吃了。
其实,像遇到这样极端的收成,有多少田产的意义不大的。哪怕礁磬村还不至于说颗粒无收,多少还是能收上来一些的,可你能指望佃农老老实实的交佃租?
魏阿荠家里的田产,除了极小的部分是留着自家种的,主要还是种菜,绝大多数都是赁出去给佃农种的。若是大丰收,佃农自是会老老实实的上交佃租,可眼下都这样了……
佃农也想活啊!
第一时间就将仅剩不多的粮食藏了起来,一粒都不给魏阿荠。魏阿荠也哭过也闹过,更是上门骂对方不要脸,可人都要活不下去了,还要脸干嘛?
她甚至去找过里长,但里长告诉她,十里八乡类似的情况太多太多了,你能把不交佃租的佃农咋样?告官吗?抓他们去坐牢吗?没用的,特殊时期特殊对待,你就是把他们打死了,也一样拿不到口粮的。
后来,她又去找了老叔求助。
可一则她已经嫁出去了,是刘家的人了,二则老叔也没法子,粮食就那么多,你逼着佃农交出来,他们一家老小也得死。横竖都是死了,人家为啥要交?大不了直接拼了,死了都要拉个垫背的。
魏阿荠家里本来就没太多存粮,只因她家那几人,不光惫懒还馋。前些年粮食丰收时,也是大吃大喝花用掉的,后来收成一般了,可家里也添了人。
娶了个儿媳妇进门是能松快不少,但仅限于家务活儿,儿媳妇也是要吃的,她怀孕了更要吃,吃完孩子还得吃,孩子不得喝奶啊?到如今,更是开始吃辅食了,一家子都张着嘴要吃喝呢。
反正就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当然,相较于那些真正的穷人,魏阿荠家里多少还是有些家底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别的不说,田产还是有不少的。
可这里头有个谬论。
灾荒年间,家家户户都缺粮食,这会儿若想卖田产,卖给谁去?就算是上等好田,年景不好的时候,田产是上等还是劣等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一样出不了庄稼。
可反过来说,倘若是风调雨顺的年份,她魏阿荠吃饱了撑着卖田产啊!又没穷到那份上。
“照这么说,她还真的是没米下锅了?”
杨冬燕都震惊了。
在她的印象中,魏阿荠虽然成天闹着要占小便宜,但总算是村子里的富人家。如果说连魏阿荠家都面临饿死的地步,其他人家呢?甚至那些颗粒无收的地界呢?岂不是全都要饿死了?那接下来还有好?别随时都会爆发起义吧?
所以说,有时候见识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像杨冬燕这种,听说某个亲戚家快没米下锅了,就能联想到其他地方饿死人了。又从饿死人了,想到即将到来的起义军,甚至她已经脑补出了战火纷飞的情形了。
要命啊!
她咋两辈子都摊上这样的事儿啊!
倒霉儿子哟,赶紧过来救你们娘啊!
万幸的是,不用等刘家兄弟救命,萝卜就开口救了她。萝卜说:“其实也没严重到那份上,姑奶奶家应该还是有余粮的,就是舍不得一气吃完了,想着多囤些粮食,勉强来年饿死。”
杨冬燕:……满脸脏话。
这时,土豆突然开了口:“姑奶奶还骂了二奶奶你。”
“啥?”
土豆被吓了一跳,赶紧放下肉包子,正襟危坐的道:“就、就是……就是二奶奶你不是让老叔家的叔伯们给其他亲戚家送粮食吗?我爷奶就拿了不少,还有我们家,土豆他们家,三叔家。对了,这回你让叔伯去接咱俩,不是还给方家、杨家,窝头那个先生家里都送了粮食吗?”
“对呀!”杨冬燕下意识的点头应道,随后她就想明白了,“没给你姑奶奶家送是吧?”
萝卜和土豆一脸沉痛的点了点头。
问题就出在这里啊!
作为负责分发粮食的老叔,他肯定是没错的,因为是他的孙子们带来了杨冬燕的口信,让挖出老魏家屋后地窖里的存粮,还着重强调了要首先照顾魏大嫂他们家,包括分出去的那三家。
口信是这么说的,老叔肯定要这么做啊!
尤其是,大牛二牛死去的爹,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大哥。身为亲侄儿,照顾亲大伯一家,那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老叔就是这么理解的,所以他将绝大部分的存粮,一分为四,给了魏大嫂并她那分出去单过的三个儿子家里。余下的少部分,老叔又自己添了不少,分给了老魏家其他过不下去的族人。
至于第二趟送的粮食,单论数量其实是不多的。主要是怕被歹人盯上,一共只带了二百多斤,不到三百斤的粮食。跟地窖里的存粮那就没法比。
再说了,口信上说的就是,南田村老杨家、吕先生家,并礁磬村的方家。
都这么说了,你猜老叔会不会自作主张→_→
杨冬燕稍微一想就能猜到魏阿荠生气的点,因为在魏阿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