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二十四监>第600章 秒计安天下

引诱明皇分兵来击这本是既定的计划,当时黄台吉制订计划的时候可是指点方遒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那样的气盖,那口若悬河也是口吐莲花舌战群儒的感觉。首先举全大金之兵力,以抗明军,船上所带的补及必定较少,来回运输不便,若没有一块陆地进行屯放,势必难以持久。为了迁制明军,所以采取了填海之计,若想彻底的把海道清理出来,没个十天的时间恐怕是不成的。

若明军采取以其它地方登陆,则用上游击战术,sao扰也断路并用,冰雪之上,大金的速度更是能再提一筹,发挥起来更是痛快。明军若以轻装,没有大型的阻击弩,则以新制造的八牛弩、或者投石机,甚至是虎蹲炮之类的武器,围着他们轻松袭杀。虽然八牛弩不多,只有五十几架。投石机也不能以回回炮那样大型的,只做了小型的,投个三十四一块的石头,如此可以轻松的在六百米的距离轻松对抗明军。而虎蹲炮当年收获的可是不少,这种炮虽然she程近,但足以对付想要冲上前的明军,保护八牛弩和投石机是没有问题。

若明军携带着重型武器,那更是黄台吉求之不得的,仅游击与断路两条,就能把明军折腾的够呛。

若明军以特点地方登陆,则据其必经之路的要害位置设伏、围歼、、、、、、

一番话虽然没有把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话说出来,但却针对了所有登陆战将要面对的情况。当时众人包括范文程在内的人被黄台吉说的一个个热血沸腾。一改就在亡种灭国的危机感,都把此次明军的征辽再次看成了一次机遇,一次一雪前耻,重新让大金凌驾与大明之上的机遇。在大金的地盘上,又在这样一个冰天雪山里,明皇踏冰而来,这不是找死吗?

而且在大金高层小范围内,对于明军伴仙山登陆,黄台吉是放在了重中之重来进行安排应对的。几乎可以说只要明军从伴仙山登陆,就是必败无疑了。但现在明军登陆了。为什么皇上还是那样的情绪呢?

“宪斗,朕亦知道明军如今是按着大金早已计算好的路线在走,只是心里不踏实而已。不谈这些,给朕说说。明军登陆之后的事情。”喜峰口那一战的确把黄台吉的自信心打击的不小。得到又是明皇亲征。这颗心就没放下过。虽然在人前都是端着,也就是在这个汉人面前,才显露一点真实。这并不他对范文程就好尊重,相反,正是拿着这个只能依附与自已的汉人没当个有任何威胁的人来看,才有了如此的放松。

“回皇上,他们是按着皇上所料想的那样,用柴火船这种小船先行划到海边,然后用拖绳再把船拖过浮冰,倒是没有破冰,估计是知道就算是今天破了冰,一夜时间还有冻上。他们登陆相当的小心,一副严防死守的样子。”范文程小心的回报着。

“明皇不是弱智之人,大金放着港口二十里外的一处地方不来设伏那简直成了笑话。所以他的小心是正常的。”从接到明皇亲征之后,黄台吉更是反复计算各个环节。考虑到明皇会识破他这个小计谋,现在听到也不以为然。

“回皇上,一切尽在皇上的计算之内。但奇怪的是登陆还没有完全结束,明军就摸向了伴仙山角上的松林。在那里砍起了木头来,现在还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范文程道。这个问题从他接到消息之后就开始捉摸,破树明显不会单纯的为了取暖或者烧饭之用,肯定是用于军事,造攻城器械或者别的,但会是什么,还真没法确定。

“他们可有马匹、马车或者重型武器上岸?”黄台吉紧张的问。

“回皇上,臣问过来,没有。只有大约一万余人上岸,不过后面的船是严阵以待。”

“来人,”黄台吉黄台吉深思了一下,此时下了决定后,冲上房外喊了一声。

“在,皇上。”这时从门外闪进一人来,名叫洛汉,身材魁梧,脸上尽显着杀气十足,不怒自威的样子,是大金第一位侍卫长,身手敏捷,伴随努尔哈赤左右,几次救他于生死之际。之所是说是第一位侍卫,是因为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他的身边尽是血xing勇士,并无侍卫一说。保护他的安全的,只是一些家丁和奴仆,满语称为“虾”。这便是大内侍卫的前身。随着努尔哈赤开疆拓土,侍卫人数也慢慢增加,一些勇猛的族中子弟加入进来,还有归附部落首领的兄弟子侄,这些人成为他的贴身侍卫。

侍卫制度真正地成型,归功于皇太极。皇太极继位后,沈阳宫中才设立专门统领和管理侍卫的职位——“内大臣”,随时应差御前。大多数侍卫来自皇太极直接掌控的镶黄、正黄两旗。侍卫的数量也得以确定,旗主的侍卫为20人。皇太极当时是镶黄、正黄两旗的旗主,侍卫为40人。

“传朕旨意,速令阿济格带镶黄旗十五个牛录,sao扰伐木明军!但不可强攻,只能sao扰,用投石机击之。”

“喳!”洛汉麻利的回答着,转身就去传旨。

“皇上,那这埋伏计划?”范文程不由的问,因为按照最初步的计划是等着明军走进郑屯谷实施伏击的如此将他们惊扰了,还怎么伏击?再则说了,松林的位置离着明军的战船挺近,就在二里多一点而已,战船上的阻击弩此时完全可以提供援助。

“宪斗啊,你感觉明皇会相信在这离着港口二十里的地方,大金会没有哨探吗?不设兵进行防守吗?”黄台吉柔声的


状态提示:第600章 秒计安天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