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审荣和李典在南门大战的时候,北门的孙策、周瑜二人也开始了全面进攻,东门的李整和西门的李乾也发起了大举进攻,北、东、西三门守将疲于应对曹军的猛烈进攻,尤其是北门。
孙策没有再亲自登上城头,而是和周瑜轮流指挥大军。
孙策的用兵风格刚猛,周瑜用兵风格奇诡。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居。
北门守将本就才能平庸,而他的对手可是尚在青年期的历史名将。
孙策和周瑜二人之间感情深厚,配合默契,正奇结合,令北门守将苦不堪言。
孙策眺望着城头,看向身边的周瑜,问道“还不行吗?这个时候我上去最起码有七成概率能拿下城头!”
周瑜凝望了一会儿,还是摇了摇头“不行,要么不打,要打就要一口气把城头吃掉!这样才能把我的计策效果发挥到极致!”
周瑜为了不让孙策没事干,就再次将指挥权交还给了孙策。孙策白了这家伙一眼,叹了口气,接过周瑜的指挥权,没好气道“不就是担心我因为没事干就忍不住冲上去吗?我孙伯符在公瑾你眼里就是个冲动的莽夫吗?”
周瑜歉然地笑了笑,虽然一脸抱歉的模样,但实际上就是默认了孙策的猜想,气得孙策加大了进攻力度,将自己的不爽全都发泄在北门守军身上,可是苦了北门守将。
而东门的李乾则是有条不紊地阻止这进攻,一波一波的攻势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前仆后继。
谁也想不到,反而是东门李整那里的进展最好。
李整一直以来都有些让自己的父亲李乾和从弟李典有些失望。在所有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可为猛将,统帅大军则有所不足。
但李整就真的是个纯粹的武夫吗?
历史上的李整才是李氏一门当家李乾战死后李氏一族的领导者,而且接管了李乾的部曲,迅速平定了杀死自己父亲的李封、薛兰二人的叛乱。而后,又在将吕布逐出兖州和收复兖州失地的过程中履立大功,被曹操升为青州刺史。
能被委任为一州刺史之人,多少都有点政治头脑。而且,当时曹军在青州仅有一郡之地,远不如袁谭所拥有的兵力和土地,却以一己之力硬扛袁谭的进攻,帮曹操守住了侧翼。
只可惜天妒英才,李整带病出战、理政,最终病死在任上。这以后,李典才有了出头之日,成为李氏一门的新家主,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
也就是说,李整不死,李典不出?(手动滑稽,这句话大家一笑而过就行。)
不过,历史上有如此功绩的李整又怎会是一个纯粹的莽夫?郭嘉也曾好奇过李整为什么是一个莽夫,最后猜测历史上的李整是被父亲的死刺激之后才成长起来的。
前几日,李典对李整的失望之情,李整并非没有感觉出来,只是嘴上没有说,继续装成一个没心没肺的莽夫罢了。
其实对于李整来说,他不希望自己表现得太过聪明,因为这样有可能遮掩一部分李典身上的光芒。
而且,李家有李乾这样的统将,有李典这样允文允武的全才,缺的,正是一个猛将。所以,为了家族利益,李整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家族,为家族争取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
战前,李整特意多问李典要来几十架云梯。因为有大量多余云梯,所以李典也没有在意,便同意了李整的要求。
李整特意将云梯绑在一起,五架一捆,用冷水浸泡,防止普通的火箭点燃云梯。
当李整拿出那些捆绑在一起的云梯的时候,东门守将还以为李整是个傻子,以为将几架云梯捆绑在一起就可以加快工程进度。实际上,这样顶多加强了云梯的坚固程度罢了,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经不起火烧。
可李整却让每个士兵腰间绑了两个小沙袋,但凡看到云梯上有火星,就撒上一些沙土扑灭火焰。同时,他将好几捆云梯架在一起,叠了好几层,将其铺成了一个斜坡,不仅保证了云梯的坚固,还让士兵更容易攀爬。
不仅如此,李整将预备队也派上去了,将这个斜坡当成挡箭牌,一个人扛两个大沙袋,扔在云梯铺成的斜坡下面,以竹为面,以沙为底,将其建成了真正的斜坡。
东门守将本来一直没搞懂李整这是整得哪一出,他还是将李整当成了一个莽夫。直到李整派去堆沙袋的士兵已经将沙袋堆积了三分之一了,东门守将才反应过来。
“该死!”东门守将懊恼不已,他万万想不打李整居然用出这样奇葩的方法。这下子,哪怕用火油烧了这些梯子也没用了,下面还有沙袋垫着。
尼玛,他们从攻城战变成了野战吗!
“你,速速去向审司马求援!就说东门危机,随时有陷落的危机!快去!”
东门守将虽然才能平庸,却不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干什么。
“儿郎们,不能让他们破城,随我将曹军赶下去!”
东门守军虽然表现出了一阵悍不畏死的气势,一时间竟抵挡住了李整的大军,防线却在步步后退,显然无法支撑多久。
而当审荣这边也在激战的时候,传来了东门危急的消息,审荣当即派出一千守军去支援东门,同时命作为预备队的三城溃军上来帮他将李典赶下去。
得到审荣命令的孙贲脸中出现一阵喜悦之色,孙皎则满是战意,而孙辅的眼中,则有一丝疯狂和兴奋闪过。
孙贲见到孙辅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