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朝为田舍郎(田舍郎顾青)>第三百二十三章 兵权渐重

山呼谢恩,皇恩浩荡。

太子少保,光禄大夫,听起来很威武,尤其是“太子少保”,一听就是那种权臣一手遮天,嚣张跋扈不得好死,只等某天被小皇帝小太监除掉的鳌拜形象。

然而真正明白朝廷官制的人都清楚,两个官职其实都是虚职。

太子少保也好,光禄大夫也好,都是挂的虚衔,没有任何实权,顶多在开朝会的时候能够往前站几个位置,动用全副仪仗出行的时候,仪仗多两个表明身份的牌匾,哦,对了,俸禄可能每年会多加几石。

一道圣旨能说明很多问题,甚至能揣度天意。

从这道圣旨上,顾青清晰地判断出,他立下再大的军功,让远在长安的李隆基再有面子,也不可能再晋他的爵位了。

本来青城县侯这个爵位李隆基就给得不情不愿的,按说全歼两万吐蕃军,功劳已经很大了,但李隆基只愿给两个虚衔,却并不愿升爵位,大抵还是出于对边军主帅的一种防范心理。

如今的李隆基已察觉到授予安禄山权柄过重,从而心生忌惮,他不可能再捧出第二个安禄山了。但歼敌之功又不能不赏,否则难服朝野之众,给两个虚衔是最合适的选择。

太子少保和光禄大夫都是二品,官位算是升得很高了。二十来岁的年纪封了二品衔,旁人无法说李隆基的不对,反而会觉得顾青恩宠无比,前程远大,李隆基惠而不费,轻松应付了顾青立下的这桩大功。

圣旨念完后,顾青谢恩起身,恭敬地双手接过圣旨。

常忠李嗣业等部将纷纷上前,一脸喜意恭贺顾青官升少保,尽管只是两个虚衔,但它们仍是实实在在的二品官职,尤其是太子少保,算是极高的一种荣誉,往后仪仗出行,一面“太子少保”头衔的牌匾便能唬住很多人了。

谢过部将们后,顾青看着刘宏伯和高朗两人道:“两位将军是奉旨将增兵送来安西,还是从此归于安西军麾下效力?”

刘宏伯抱拳道:“陛下旨意,末将二人划归安西军麾下,末将愿随侯爷再立新功。”

高朗也抱拳道:“愿随侯爷再立新功。”

顾青眉头皱了皱,道:“如今的安西节度使仍是高仙芝节帅,我也是高节帅麾下一员将领,你们随我作甚?”

刘宏伯笑了笑,还是适时改口道:“是,末将愿随高节帅再立新功。”

顾青咂咂嘴,这两人从率军到达辕门前,一直到念完圣旨,从头到尾提都没提高仙芝这个人,从他们的态度来看,反而是将顾青当成了安西之主。

是他们粗心犯的错,还是刻意如此?他们是从长安来的,他们的态度是否也代表了李隆基的心思?

看着身后密密麻麻一眼不见尽头的两万大军,静静地伫立在大营外的沙漠里,两万大军里面骑兵约占四分之一,余者皆是步兵。这次朝廷武部算是给了正常配置,但步兵的兵种看起来很齐全,长戟弓箭排矛钩镰等等,标准的战时配置。

至于军容军貌,顾青仔细观察半晌,发现他们还是比自己麾下的一万余左卫将士略有不如,队列看起来有些松垮。

想想原因,顾青恍然。

自己从长安带来的一万左卫将士和五千于阗军在抗击吐蕃时折损数千,但将士们按照他创造的操练新法每日坚持操练,而且每日操练皆有名次,皆有重赏,将士们为了得到重赏而拼命操练,这两个月打熬下来的身体素质自然比眼前这两万将士强多了。

“好,传令马上扩充大营,搭建营房,先让将士们安顿下来,还有,常忠去买肉,多买一些,将士们远途劳顿,今日便吃顿好的,算是给大家接风。”顾青吩咐道。

刘宏伯和高朗抱拳道谢。

进帅帐与两位将军闲聊片刻,当顾青问起其他将领的封赏时,刘宏伯告诉顾青,送去长安的请功名册陛下已御览,该封的该升的一律照准,这次的请功名册人数不少,从发起正面冲锋身先士卒的常忠,到此战首功沈田,以及发挥极其重要作用的神射手等等,皆有封赏,武部很快会有封赏令下来。

当顾青问起天子对高仙芝的封赏时,刘宏伯迟疑了一下,说天子只封了高仙芝加特进,并无其他。

顾青表情有些古怪。

这就有意思了,严格说来顾青只是高仙芝麾下一员将领,他都被封了太子少保,可是只给高仙芝封了个“特进”,虽说是正二品虚衔,但怎么看这次都是顾青当了主角,高仙芝这个正牌的节度使反倒是不痛不痒。

看来李隆基对高仙芝不满的心思仍存,尤其是这次抗击吐蕃时高仙芝与顾青商议分兵,结果顾青所部的战果最为显赫,高仙芝那边以逸待劳不过是将吐蕃一万余部歼灭,战功方面也比不上顾青,作为名将,这次高仙芝的表现其实也不错,但与顾青一比便有些逊色了。

一次又一次令李隆基失望,高仙芝被调回长安恐怕已是注定了。

“骑兵为何只给这么一点?才五千人,是武部配给的吗?”顾青不满地问道。

这次全歼吐蕃军,顾青尝到了骑兵的甜头,数千人列阵冲锋,简直势不可挡,在平原地带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刘宏伯苦笑道:“是武部配给的,大唐王师出征向来是这般配比,咱们的战马毕竟有限。”

顾青摇头:“你的说法不对,战马确实有限,但好钢应用在刀刃上,大唐何处是刀刃?当然是安西都护府,咱们这里可是要直面西域诸国和大食吐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三章 兵权渐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