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青春校园>老子就是要战争>第九十三章 农业工业化的小试验
每亩粮食稳定生产四石就足够了,剩下来的便积累相关种植底蕴就好。

毕竟打破亩产上限,这都是交给天才们来完成的。

平民们只要传承天才们呕心沥血的成果,然后将他们世俗化,商业化,让这些天才成果能被正常人拿来用就够了。

接着便以墨家为主的工匠生产出这个时代所能达到最机械化设备水力磨坊、曲辕犁、漏车……等等各种装备。

不仅是在生产方式上逐步使用功率较大的机械,甚至在由小麦变成面粉的各个生产环节也尽可能的使用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

而随着这些东西的运用,肥料这只要是种田便绕不开的话题,也开始被李适解决。

有了天水对沤粪积肥技术的积累,很快公厕开始在长安大街小巷出现。

没多久如果还有人随地大便,李适安排的掏粪工们,怀着老奶奶捡塑料瓶的精神,直接让这大便没了。

这样弄出来的肥料到底有多少作用李适不知道,但长安的味道至少没飘荡着屎臭味了。

某种程度来说,这应该算是最天然的肥料,也是最朴素的化学药剂了。

而李适也知道,自己培养出来的都是些硬才,不是那种钻研科技的天才。

所以在氾农道离开后,李适倒相当希望农家人才,尤其是会种田的来投靠自己。

很可惜,氾农道现在完全了无音讯,李适望眼欲穿,却也不知道应该看哪里。

不过,李适感觉自己最现代化的方式应该是实现了农业种植的集约化,甚至有着向专业化生产经营的趋势。

毕竟李适要上田换中田,中田换下田的方式把所有的土地全部整合在了一起,可不是因为李适有强迫症,不把这些田地全部放在一起自己心里就不舒服。

而是李适清楚知道,这样的集约化生产,能同时投入较多资源,资金,科技,管理和劳动力,从而让生产成本被进一步平摊,带来前所未有的高产量、高效率和高效益。

这样的劳作效率是那种普通的一家五口百亩田所非常难想象的。

比较起,国家以税收形式去捞取五口之家的税负,实际上这种集约化大集团的耕种模式更适合国家推导种植。

只不过这需要一定程度工业基础,与生产关系的基础,最起码管理的人不能是外行。

但想要找到这么多的种田硬才……省省吧。

而李适利用士兵的组织力,工匠营的机械技术,屯田营的种植积累,以及长安因为遭受了兵灾,正好有大量田地空出来的机会,直接把这种植模式一口气推进下去,这种植模式应该有十九世纪初的水准了。

其他的人如果想要抄李适的作业,肯定是会抄得玩完。

但对李适来说,只要等到这一大片粮食成功丰收,那基本上一个能吏帽子是跑不了。

这年代基本上粮食能解决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基本上就不是交给粮食来解决,而是要交给武力来解决。

法衍看着李适离开,目光充满了尊敬之色,然后便埋头处理政务。

原本法衍以为,李适靠着战功转职成了长安的代太守,是一个完全不懂民生的家伙。

再加上李适这么年轻,反正法衍觉得自己很可能要为自己家乡多干活了。

从结果上来说,法衍的确是要多多干活,但从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活啊!

李适来到这里后,虽然第一个月主要是为了春耕开始繁忙。

不过有着李适带来的先进模式,在处理好官方田地后,李适便安排屯田营带去先进的种田道具对农民们进行指导作业。

毕竟种田这种事情关乎整年收成,除非立竿见影的东西,否则其他操作如果没个参照,绝大多数人都还是会选择老老实实的按照以往的法子种田。

而李适也没强推的意思,毕竟等到以后见到了好处,平民们自然而然会去学习。

老百姓有时候出人意料的精明。

但重点是在春耕后,农民们虽然还繁忙,但也有些空闲下来了。

这时候长安多多少少恢复了往日几分热闹,所以街道上也开始出现泼皮什么的。

一般上,这些泼皮是没人管的。

但李适来了后,便带着自己的亲民营深入到人民群众中。

只要接到人民举报,马上便把这些泼皮逮住,然后就拉过去修桥铺路。

他们累死累活干了七八天时间,发现李适不但管饭,离开时还送了几张白条。

这白条在指定的地点能够吃上馒头和糕点,他们顿时发现这被抓了好像还是好事。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秋收还没过去,那整个长安也都还笼罩在缺粮中。

只不过长安百姓比较起西凉其他地方的百姓来说手中多少有几分余粮。

这时候,这些工头好像无意间透露,如果他能找到人来干活的话,好处大大的有。

所谓泼皮也许才能没多少,但狐朋狗友多少有几个,卖朋友赚钱……不对,是帮助朋友改过自新来自赚钱,那绝对是心安理得。

顿时整个长安的无业人士人人自危。

随着馒头,绿豆糕什么的粮食长夜进入长安,百姓们也很是会算计的。

当他们发现官府招工发馒头,发绿豆糕,甚至有时候还发鸭肉。

顿时对报名官府的招工就变得相当有兴趣了。

毕竟能够在外面多吃一顿,那自己手里的存粮就少消耗一点。

在这些细小事情的算计上,平民们


状态提示:第九十三章 农业工业化的小试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