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科幻未来>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第391章 我要悄悄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求订阅)
,当文章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别人就会更加关注你发了多少as况,代表作有哪些。

就比如以许秋现在的成果,科研影响力是10,那么再捞上三五篇二区一作,可能科研影响力会提高到10.1,没太大的意义。

最终,许秋决定还是先把手头这两个工作完成好。

眼下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做科研一定不能拖拖拉拉,不然同行就会教你做人。

现在还没有出现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半透明器件,不代表没有人正在做,说不定哪个同行就悄mī_mī的搞着呢。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我要悄悄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

谁也不好说,哪里就会冒出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课题组,突然产出一堆成果。

就比如许秋和魏兴思,之前在有机光伏这个领域里就是无名之辈,而最近两人都已经上了国内各大有机光伏课题组的名单了,被同行们盯上了。

许秋之前只是个本科生,魏兴思回国前,在漂亮国nrel当小老板,虽然发了几篇am,但是做的是pdi衍生物,比较小众,效率也不高,人也不是很出名。

其实,假如魏兴思再晚几年回国的话,就以他之前的成果,估计都不一定能评上“青千”,也不一定进的了魔都综合大学。

可能最多只能进入一个普通的重本,然后签一个类似于国外助理教授六年非升即走的协议。

这些年来,“青千”的标准是越来越严格,魏兴思是第二批青千引入的,也就是2012年,当时国家缺人,定的标准就比较低。

就比如今年“青千”回国的那一批,有好几个人都是十几篇jac一作,含金量都非常高。

如果过几年,可能“青千”的下限都是十几篇as文章了。

不得不说,学术圈是越来越卷,从上卷到下。

说回许秋,他现在做半透明器件是有很大先行优势的。

不过,这种优势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退,如果他不能一直持续领跑,就可能被其他人弯道超车。

就比如,现在就已经有不少同行开始搞itic的研究了,迟早也会把目标放到其他衍生体系中。

当然,转行也是需要时间的,除了龚远江和魏兴思互通有无外,其他人的转行速度不会太快。

一方面,其他研究者从传统富勒烯体系转到非富勒烯体系的时候,为了求稳,不可能一下子迈很大的步子。

大概率会先挑选一些基准体系,比如许秋的itic、徐正宏的idtbr,而不会一上来就搞it-4f之类的衍生物。

另一方面,很多课题组不会自己合成材料,而是从光电材料公司购买,比如现在深城那家光电公司,他们就已经开始售卖itic、idtbr材料,但其他类型的itic衍生物,市面上暂时还没有公司出售。

这是因为光电材料公司也知道“研究者们在转行时,会先从基准体系开始做”,所以合成出来的基准材料,肯定有市场。

而且,像itic这样的基准材料,大概率会火很长一段时间,就类似于p3-60这些初代的有机光伏给体、受体,都用了十多年了,现在依然在用,哪怕后面开发出了更好的pce10、pcbm,他们还是会被一些课题组作为标样使用。

因此,合成出来几克,几十克itic,囤在那里,一时半会儿也不愁卖不出去。

但其他衍生物材料就很难说了,比如许秋他们一共弄出来十多种体系,这些体系不可能全部都能火,万一某种材料火不起来,结果光电公司合成出来好几十克,最后没人买,就全砸手里了。

这也是科研圈,像itic衍生物之类的材料不申请专利的一个原因,因为材料的迭代太快了。

假如要申请某个分子的专利,首先在专利申请过程中,不能发文章,一旦把这个结构公示出去,就会被认为放弃专利;

其次,专利的申请时间少说几个月,长的话一年都有可能,等一年过去,专利可能还没有申请出来,别人就已经把这种结构给报道了出来,这也视作结构被公示,专利申请同样直接作废。

就算这种分子结构没被其他人发现,可能是因为别人找到了更好的材料,更好的体系,那拿着这个专利也就毫无意义。

退一步说,就算这种专利申请到了也没啥意义。

别人大不了不用你开发的这种材料,去开发新的材料,你总不能把所有相关材料的专利都申请一遍吧。

而且这样做,不仅没有什么利益可图,还不利于该领域的发展,更会引起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反感。

仔细算下来,就是负收益的事情。

因此,很少有人申请这种类型的专利,都是偏向应用的领域才会去申请专利,或者是一些复杂药物的分子结构申请专利。


状态提示:第391章 我要悄悄的拔尖,然后惊艳所有人(求订阅)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