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网络游戏>配音天王>第214章

甚至用刘伟强的话说:这种都市的热血和张力,不用砍得血肉模糊、支离破碎,打个火机就有气势。

是的,浪漫化的热血,才是《人在江湖》成功的关键。

其实是某种意义的青春片。青春片的一大特质是什么?

主人公总带着一种狂热的,无因的愤怒,这种愤怒,不惜以同归于尽收场。在《古惑仔》系列电影中,能找出无数让年轻人瞬间血往上涌的场面。

一言不合就干架,一干架就人山人海,人山人海干完架,一定有个老大站在高处,指着倒下的对方说:记住,记住我的名字:“铜锣湾揸fit人陈浩南。

直来直去的复仇,是青少年第一次感受世界重压的情绪宣泄。一呼百应的权力,是青春期渴望独立,但更害怕孤独的社交需求。这也让电影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美化江湖。

没有《英雄本色》的悲壮,没有《旺角卡门》的压抑,更没有《黑社会》的厚重与史诗。《古惑仔》有且只有单向性的爽快与热血。

真正的大佬,讲策略,讲打法,讲利益,绝不可能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义气狂徒。

用原作者牛佬的话说:义气只是一种人性,放诸任何圈子都是如此,每个圈子都可能会发生考验友情的事。

但这种由荷尔蒙掀动的造反,这种去现实化的浪漫,也是《古惑仔》轻而易举收编年轻观众的原因,年轻的状态就是足够充血。

宁远不是三观党,但不可否认,《古惑仔》天生带有原罪,更准确点说这是一部精神麻醉品。

不信你回头想想。在绝大多数时候,陈浩南们除打架,泡妞,有什么雄才伟略?

他杀人,很少有道德负担;他救人,很少会慌乱挣扎。就这么一个本能动物,竟然成长为一号人物,这未免也太酷了。

青少年本就是易感化,易模仿的人群。《古惑仔》流行时,哪个学校,哪个班没有自封的山鸡陈浩南。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顶得最高的评论长这样:

事实上这一批借此成名的演员,导演,都不喜欢提及《古惑仔》。

陈小春也曾在电视节目满怀诚意地道歉:我们是坏人,我们教坏人,总是带给人负能量。

一边赔罪,一边给他给自己找下台阶:但是要记得,我们只是个演员。这句话陈小春说了不止一次。

至于郑伊健,当年还因为形象不佳,被封杀一段时间。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悔意:当演员是很被动的,其实那个时候我并不是很想拍《古惑仔》,因为那个形象不是很好,太过现实了,而且起初我以为是要演警察呢。本来是想当歌手,不喜欢拍戏,但没想到《古惑仔》会那么成功。这些都不是我能控制的。

甚至对刘伟强说过:要不我们就别拍了。

刘伟强只回他一句话:你永远要记住我们是在拍戏,是拍电影。你不拍了那灯光师、摄影师、录音师该怎么办?就没工作了。

商业挂帅,揾食至上!

港岛电影总能找到理由抵消lún_lǐ、道德带来的不安。但在后期导演刘伟强也渐渐意识到价值观问题。《古惑仔4》开始,电影变得收敛,甚至开始说教:他不想当扛把子,他不想进黑社会但没办法,他回不了头。

收效甚微,这样做,更是对系列精神的背叛。当然将青少年叛逆怪罪于一部电影,就跟今天骂《小时代》歪曲年轻人价值观的说法一样。

某种程度是我们为社会教育缺位的开脱,一部电影就能带坏孩子?没有《古惑仔》就不会有其他类似电影出现?

值得感慨的是,《古惑仔》终于完了。这种完不是电影的收场,漫画的收官。这种完是社会的没落,那套叱诧风云的商业逻辑的失效,乃至是那座城市不可再现荣光的唏嘘与遗憾。

从前的地下秩序变了,聊帮派故事,没土壤了。从前的80后观众,也都和陈小春一样娶妻生子,上班熬日子去了。

今天的年轻人有今天的精神偶像,而昨天的年轻人,早已从热血沸腾的古惑仔,变成勤奋养家的打工仔。

尤其是今年连宁远想不到,很多人有朝一日,能如此接近巴菲特。

因为股市!

他老人家活了89岁,才见过五次股市大熔断。而今年3月里的10天,我们与他共同见证4次。

巴菲特被叫得最多的是股神,但总有前赴后继的人,都觉得自己可以成为神。好像他们都没看过一部剧。或者看过却总以为只是一部剧。

而它,就在不远处,带着一种仿佛看穿前生今世的苍凉:《大时代》。

豆瓣评分最高的港剧,9.3分,至今无剧超过。经典中的经典,巧合中的必然。哪怕不炒股,非股民,也能被该剧强烈震荡。

丁蟹与股灾,虚实捆绑的背后,实则说出一个无奈的事实。有关yù_wàng的智慧,来自于悲剧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幸运的只在于差别,当时也正是tvb的大时代。阵容顶配,几乎云集最传奇、最能演的电视港星。

郑少秋第一次也是唯一出演反派;靓绝五台山”的蓝洁瑛,出演主演刘青云的继母;玉女掌门人周慧敏为数不多主演的电视剧;

日后著名的师奶杀手,陶大宇和林保怡,在当年还不过是小配角。

第一集就敢拍,就能把你按在电视机前进行心理揉搓。丁蟹和四个儿子,在大奇迹日输掉股市,身家从50亿暴跌到负债过百亿,跑上联合交易所天台,相继跳楼自杀。

状态提示:第214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