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盛唐开始于南海>第五十章 我还是个孩子啊

云浩失眠了,不是因为他担心应付不了这一拨世家官员的攻击,而是因为激动和纠结。/p

一想到明天就可以见到大唐的开国皇帝,他的便宜舅舅——李渊,他心中就有一些抑制不住的兴奋。/p

后世的历史上,因为李二要为自己杀兄囚父的行为找到注脚,不断地夸大他自己的功绩,完全将李渊的历史功绩给掩盖了,后世一提起李渊,除了大唐开国皇帝的名头,人们还记得他的其他成就吗?/p

李渊能在隋末的乱世中建立大唐这个国家,哪里会像史书中写的那么平庸。/p

云浩从登州一路走来,就发现在李渊治理下的大唐虽还谈不上富强,但百姓的生活相对安定,商贸旺盛,地方秩序平稳,盛世的苗头已经萌发。/p

所以他很相信李渊的治国能力,在他看来,李二的贞观之治,也只是继承了他老爹的遗产才得以达成的。/p

李渊是一个真正的强人,手腕、心胸、运气一个都不缺,他在治国上是个合格的君主,只是在皇位的传承上犯了糊涂。/p

这就是让云浩纠结的地方,虽然自己没有见过这个舅舅,但李渊无疑对自己是爱护的,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李渊作为皇帝是合格的,作为舅舅是称职的。/p

云浩要和李二造他的反,这让云浩有些于心不忍。/p

可之所以出现二子相争的局面,李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p

要不是他多次承诺让李二成为他的接班人,还给了李二近乎太子般的权利,李二的野心,也不会膨胀。/p

在李建成成为太子之后,他几乎无底线的支持李二,这才让太子和李二之间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p

云浩没有其他的选择,太子与世家走的太近了,就算是以后登基,也不一定有李二那样的魄力,去和世家死磕,云家也可能再次成为皇权和世家达成妥协的牺牲品。/p

选择李建成的风险太大,他不能冒险,所以他必须得力挺李二上位。/p

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皇家的全力支持。/p

云浩一直在床上辗转反侧,第一遍鸡叫时,才沉沉睡去,等他醒来,已是日上三竿。/p

昨天秦王府的管家就告诉他,皇帝早上要开朝会,只有下午才有时间召见他。/p

问过小影现在的时辰,见还有不少时间,云浩打算起床去厨房寻摸点吃的。他现在正在长身体,刚醒来就听到肚子咕咕的叫。/p

小影没有让云浩去厨房,而是提前就给他留好了饭菜。/p

谁家的侯爷没事总往厨房跑,说出去很丢面子的。/p

少爷现在在长安的名声已经很臭了,如果再背一个庖厨侯爷的名声,就更难过了。/p

吃过饭,云浩叫上张庆和几个家丁,出发前往秦王府。/p

李二不愧是李渊最喜欢的儿子之一,他的秦王府气势恢宏,只看那些表功的牌楼从接口一个个排到王府的正门,就知道秦王俯的占地是多么广大。/p

李二上朝去了,这会儿没在家,云浩也不好去后宅找两个徒弟,在送上几支手铳和一斗珍珠后,便在会客厅里盘膝坐下,观察着会客厅当中陈设,等着两个弟过来。/p

得到下人通报的,李承乾和李泰都很高兴。/p

快速来到会客厅与云浩会合。/p

三人在秦王府的花园中游览了一番,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出门向皇城的方向出发。/p

在云浩进入秦王府的第一时间,秦王妃长孙无垢就一直在远处,偷偷的观察着这个秦王的小表弟,观察着他的一言一行,和对待她两个儿子的态度,直到目送他们出了秦王府大门才回到后宅当中。/p

秦王府本就离皇城不远,云浩师徒三人乘坐的马车很快便到了皇宫门外,云浩交上请求觐见的奏章,就在一旁等待李渊的召唤。/p

云浩作为皇帝的外甥自然可以和李承乾哥俩直接进去,但云浩这个“靖海侯”却属于外臣入京,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流程。/p

李承乾和李泰就不用这么麻烦,他们可以直接去,但又不好把云浩晾在这里,只得陪着云浩一起等待。/p

而云浩看到这座宫门的名字时,心里是百转千回,这个宫门太有名了,这里见证了大唐的强盛,也见证了大唐的衰亡。/p

这里就是玄武门!/p

这里将是大唐盛世的起点,云浩双拳紧握,不断的提醒自己,绝不能再让这里变成大唐衰亡的起点!/p

大约过了快半个时辰的时间,才有一个小黄门出来给他们引路。/p

现在的大唐皇宫是继承自前隋的,后世闻名遐迩的大明宫要在贞观八年才开始在龙首原上打地基。/p

大唐建国初期,战乱不休,没有财力和时间去修缮皇宫,所以现在这皇宫还保留着前隋时的样子。/p

宫墙很宏伟,云浩看着却没有什么感觉,隋唐时期的宫殿和后世的紫禁城、圆明园比不了。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建筑的精美程度都要差上很多,主要还是沿袭魏晋时期的那种有些粗放的风格。/p

在皇城之中,如果没有皇命是不能骑马的,更别提在皇城当中乘坐马车了,所以云浩师徒三人都快速的捯饬这自己的小短腿,跟在小黄门的身后。/p

小黄门的也是故意放慢了脚步,生怕这三位小爷走的太快,要是哪个不小心摔一跤,他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p

其实三人走玄武门已经算是抄近路了,那些朝臣上朝时走的可是朱雀门,单是朱


状态提示:第五十章 我还是个孩子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