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科幻未来>我带歪了整个世界的画风>第五章:太空奇观

吴良渡着步子在这户人家里参观了良久,楼上楼下到处都是他的身影。如幽灵一般,好在处于‘观察者’模式下的他连一粒原子的运动都无法干涉,也不需要担心会被人注意到。

他很好奇这个时代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与他们家中所用到的科技产品。

只是看了几圈后吴良发现也没什么太过稀奇的物件,只是全息投影设备,家庭机器人,反重力汽车,无线充电等。

没有看见家用电脑和手机,取而代之的则是信息终端。

那是一种小巧的全系投影设备,通过网络链接着位于世界各地的大型服务器集群,它们能为整座城市或距离较近的人提供数据与算力支援。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云’的世界。

所有的个人设备都只是一个信号接收器,以全息投影的方式播放画面。这些设备自身并不具备手机和电脑的功能,但实际表现出来的效果却要远远超出电脑和手机所能达到的效果。

人们再也不用为手机和电脑的性能与大小纠结了,也不用再考虑设备的换代的问题。在需要的时候,只要付的钱租赁费,每个人都能拥有大型超算的算力支援。

电话费、宽带费、流量费统一变成‘算力租赁费’。普通的民用级月费相当低廉,每个月只需100华元不到。

普通的家庭也很少再有付电费了,因为家家户户的楼顶都有太阳能板,完全能满足全家的用电需求。

需要电费只有那些飞行汽车。以电能驱动的它们用电就相当于曾经的汽油,但价格更便宜。如果不是长途旅行,只是在几百公里的范围来回,那么甚至不需要再额外充电,在家时充满电就可以了。

耗电的大头是那些位于1000米空中的大型货运飞行器。载货量重达成百上千吨的它们以超过250公里/时的速度将货物运送到世界各地。因为电价低廉的缘故,即便它们耗电很大,但运输成本也要远远低于曾经的船运。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不再局限于港口城市,能在蓝星任意地点进行快速运输。加上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使得这个时代的工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感觉看得差不多了,吴良便离开了这户人家,他笔直地飞向太空,准备去看看那些位于同步轨道上的能源卫星。

冲出大气层,隔着远远地,吴良就看见那些圆形的人造物,圆心处正对着蓝星地表持续发射湛蓝色的光束。

“好大一只!”

等吴良飞近,在看见了这些卫星的实际大小时便被吓到了。因为那真的是一个庞然大物。

背部有着六根纤长的支撑架,撑起一块直径达到10公里但厚度却不足10厘米的巨大圆形帷幕,六根支撑架相互链接的中心点向外部凸出,形成一个上宽下窄的圆柱形物体,末尾处的喷口对着蓝星地表,此时正在向外持续喷吐着如等离子状的湛蓝光束。

而更远处则是其他的能源卫星,它们整齐排列,但它们发射的光束角度却并不相同,有垂直往下的,也有呈现一个夹角射向蓝星更高维度地区的。这大概与位于地表的能源接收站所处的位置有关。

位于太空的几百颗能源卫星并不会同时工作,处于同步轨道的它们每天都会运动到无法接收太阳光的地球背面去,所以能够同时运行的能源卫星只有几十颗。

而单颗能源卫星的发电量,如果都是这种直径十公里的大家伙,那么单颗每年的发电量约为3000万亿千瓦时。(也不知道算的对不对,无需在意,忽略了吧)

这些电量依旧还是无法满足这个时代人类的全部需求。

据系统所言,位于太空中的能源卫星总发电量占了人类社会总发电量的50左右。

剩下的50发电量中,其中的20是铺设在蓝星表面的太阳能板;15是核电;剩下的15则是水电、火电还一些风电与潮汐电。

成熟的纳米技术运用使得这些面积巨大的人造太阳能板很薄,如布料一般,但显然就不具备防撞击的能力了。一旦某些太空垃圾撞击到这些太阳板上,那么维修起来就真的很麻烦。

吴良眼前的这颗能源卫星的那张巨大的太阳板上就有一些修补过的痕迹,像是在布料的破损处打上了补丁,整体看上去还不错,但凑近一看还挺尴尬的。

不过从远处看这些人造物真的很壮观,单单一颗就比人类历史上所建造的任何奇观都要震撼的多。更别提它们总共有两百多颗。

又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吴良便觉得乏味了。

太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趣,还挺无聊的。

吴良返回了蓝星。停留在这个时代很久了,也看了很多。在旅途的最后,他想去十个成员国之外的,那些被放弃的‘无用之人’的实际生活。

吴良降落在欧罗巴大陆南部,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国家的国土上。

这个国家在200年还属于发达国家,只是后来并未成为bce的成员国,哪怕补充成员的那次,也没有被五大国中的任何一个推荐,算是被放弃的彻彻底底。

一降落,吴良还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

他选择降落的地点可是这个国家的首都,但现在,当初那繁华的城市竟然有大片大片的区域沦为了废墟,像是发生过一次战争。

城市中依旧还有人在生活,道路上那些破旧的老式四轮汽车也还在穿梭着,科技风格与200年前后几乎没有任何不同。

街道两边有小贩在卖力叫卖着,人声鼎沸,不


状态提示:第五章:太空奇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