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剑圣琴心>第4章养虎为患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长安在北方,荔枝只有南方才有出产,为了杨贵妃的这个喜好,唐玄宗一声令下,荔枝从南方马不停蹄的源源送到。

唐朝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中对此也有刻骨描绘:“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匹匹不停被鞭打而飞快奔驰得累得倒毙的快马,使人误以为是边关或州郡有紧急军情急报,哪知道仅仅是为了杨贵妃吃荔枝的偏好而已,这是多么大的讽刺!玄宗为了杨贵妃可说是劳民伤财,在所不惜,毫不顾忌民间疾苦。

同是骊山,历史总在重演,这和周幽王骊山烽火戏诸侯以博得宠妃褒姒一笑是何等相似。

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如果唐玄宗能记得先人所言,悲剧有可能就不会发生了,很可惜,历史就这么朝着不可逆转的方向继续下去。

在骄奢淫逸的同时,唐玄宗的又一大错误是近小人,远贤臣。

记得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只可惜唐玄宗还是没有以史为鉴。

唐玄宗重用李林甫为当朝丞相,李林甫本是唐朝宗室子弟,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之曾孙,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右丞相,后进封晋国公,又兼尚书左仆射,直到天宝十一年,李林甫病逝,他死后,被杨国忠诬告谋反,遭削官改葬,抄没家产,子孙流放。他死后两年,安史之乱便爆发。

李林甫人称“口蜜腹剑”,可见其人阴险狠辣的处事作风,在担任宰相十九年期间,他大权独握,党同伐异,专横弄权,蔽塞言路,排斥贤才,一些贤能的良臣只能选择纷纷退隐,避其锋芒,而一些蝇营狗苟之辈顺势而上,被提拔重用,导致纲纪紊乱,从此朝堂之上奸佞丛生,朋比为奸,正气渐退,邪气弥漫。

这还不算,李林甫又引荐杨国忠与安禄山这二人担任朝廷要职。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是杨贵妃的族兄,他年轻时放荡无行,嗜酒好赌,受到亲族的鄙视,十分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他也跟着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

杨国忠在朝廷身兼四十余职,任相期间,他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和李林甫之间又矛盾重重,争权夺利。

而且,杨国忠此人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不仅不团结少数名族,不尊重少数名族文化,还屡屡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功劳,可笑的是,他根本没有什么指挥作战的能力,所以,他屡次战败,每次都仗着杨贵妃的权势而得到了玄宗的原谅。

杨国忠身为宰相,本应代天巡狩,抚恤百姓,可他呢,却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

有一年,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水灾和严重饥荒,连玄宗也担心关中一带会粮食欠收,百姓流离失所,他命令杨国忠具折上报。

杨国忠便叫人专拿一些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关中一带雨水虽多,但并未伤害庄稼,对收成没有什么影响。”

玄宗信以为真,从此以后,哪里有人报告当地出现水灾旱灾,杨国忠便叫御史严加审问上报灾情的人,并对上报灾情之人百般打击,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各地灾情。

安禄山,本为塞外胡人后裔,他生得高大肥壮,通晓六国语言,他当兵投靠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后,因为其骁勇善战,从平卢兵马、营州都督做起,此人从小诡计多端,自从走上从军之路后,他不断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要求在上司面前和朝廷内外为他多说好话,所以,他的官越做越大。

安禄山为人天生善于阿谀奉承,许多玄宗身边的官员又得了他不少好处,在玄宗耳边添油加醋的夸奖他,安禄山由此得以一路平步青云,最后直至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本来,一个范阳节度使(管辖现在的北京地区,即古幽州)就是所有节度使中兵力最大的,更何况身兼三地节度使,安禄山理所当然的是所有节度使势力最大的一个,他的手下兵多将广,实力最为雄厚。

特别是安禄山在平定奚国和契丹之后,因为对朝廷有功,因此更是志得意满,上下贿赂,从而得蒙唐玄宗亲自召见。

安禄山十分善于把握此千载难逢的良机。

入朝觐见时,安禄山使开了阿谀奉承的看家本领。他见着玄宗后首先开口就说道:“臣生长于番邦,幸得皇上恩典,集荣宠于一身,自惭形秽,不足胜任,禄山必定以身许国,粉身碎骨也要报效皇恩。”其厚颜无耻,大概如是。

安禄山内心实实是个奸诈无比之人,表面上却在玄宗面前装得憨直可爱,以博唐皇欢心。可笑玄宗被其蒙蔽,知人知面不知其心。

有一次,玄宗令太子李亨与安禄山相见,安禄山故意只拜皇帝,而不向太子下拜,玄宗问道:“见了殿下,为何不拜?”

安禄山假意惊奇道:“‘殿下’是一种什么称呼?愚臣从未听过。”

玄宗笑道:“朕百年之后,当将此帝位传于太子殿下。”

安禄山立刻应道:“愚臣只知道有皇上,现在才知道还有殿下,愚臣罪该万死!”于是这才转而拜见太子。玄宗竟不以为意,反以为安禄山朴实诚恳,对他信任有


状态提示:第4章养虎为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