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铁道炊事兵>第29章汤池老酱是宫廷贡品

汤池老酱首创于明洪武年间,至明崇祯年间,汤池地区一带家家户户盛行蒸制汤池老酱。

清朝康熙年间,云南回归朝廷,府官以云南特产进贡到京城,进献给皇帝,被列为宫廷贡品调料。

汤池老酱选用汤池地区得天独厚的阴阳水脉条件所制;

汤池镇中央有一条小河把镇子隔成两半,在河两边各打一井,一边得硫磺温泉水,一边得深层地下凉水;

天下温泉,以硫磺温泉为最,没有之一;

在热井水与冷井水交汇的地方,当地居民修建了一座万佛寺;

制作汤池老酱的水就来自此处万佛寺,当地人称此水为“阴阳水脉”。

以水脉拌以云南特产辣椒为主要原料、秉承百年传统秘方精心酿造,在用至少一年时间发酵,最终方才完成汤池老酱制作;

而汤池老酱如摆放10年时间,则属于人间食材珍品。

其色泽鲜艳、味道鲜美、辣中带甜、芳香可口,能开胃健脾、增进食欲、散寒祛湿、防治感冒。

楚留香见到郭嵩阳与孙玉伯都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心里也没有刚才那番担心;

他知道郭嵩阳与孙玉伯肯定已经全力以赴了。

既然已经全力以赴,不管什么结果,都是最好的;

最好的结果就是自己全力以赴的结果,哪怕是最后是输;

输也是最好的结果。

既然不论什么结果都是最好的结果,楚留香就把注意力放在了18号炊事班身上;

18号炊事班所属部队前身是山西青年决死队;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山西青年决死队并入八路军,成为一支坚定的革命队伍;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这支优秀而卓越的队伍,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每一寸河山的安宁祥和,付出自己的一切;

一切如楚留香他们所料,18号炊事班这支继承了山西青年决死队大无畏精神的炊事班;

果真是制作山西传统美食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

刀削面起源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但数百年来的盛名,也无需在意起源于何时。

在远处的楚留香之所以肯定18号炊事班是制作刀削面,是因为他看到一场赏心悦目的面食制作表演;

18号炊事班的两名战士都在同时削面,年纪看上去比较年轻的那位战士一手托面,一手拿削面刀,直接削到行军锅内沸腾的开水中;

而年纪较大的战士则把一团面顶在头上,两手分别拿一把削面刀,在头顶上有节奏地挥动,随着这种挥动,被削好的面如树叶叶片一般,同样有节奏地飞入锅内;

对于这两位战士精湛娴熟的削面技艺,不仅楚留香大为赞赏,同时身边那些站在一起观看的解放军战士也都发出惊叹的声音;

“这与18号打擂台的是78号把?他们可够悲催的!”

“听说这78号炊事班是临时组建的,所有人以前都没当过炊事兵,他们的运气真好!”

这是楚留香听见的,说这话的人言下之意,已经认为78号炊事班本回合输定了。

确实,现在与楚留香站在一起的,从远处场面上看,18号肯定要比78号强太多;

就凭这精湛娴熟的削面功夫,就已经无人能敌。

刀削面之所以成为山西面食之首,这奇妙无比的削面刀功占据很大因素,这种削面的刀工就如汤池老酱那无可代替的阴阳水脉一般,不可复制。

这种不可复制,一种是大地恩赐的精华,一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而是特制的弧形削刀。

削面两位战神手腕灵活,出力平缓、均匀,对着沸腾的行军锅;

嚓、嚓、嚓,一刀赶一刀;

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

面叶落入沸腾的行军锅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

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

如此难度的削面技艺,很多人单手削面都削不好,更别提双手削面;

而18号炊事班那位头顶面团的战士,不仅双手削面,而是速度非常之快,一分钟之内至少削了四百刀之多。

要不是垫在面团与头顶之间的那张白毛巾遮住了这位老战士的面部,楚留香真想再次拿起那个让他视力下降的望远镜看清楚此人的脸。

见不到那位双手削面的老战士的脸,楚留香突然想到,他们会用什么作为刀削面的配料和调料呢?

楚留香是知道刀削面的配料与调料在山西有个专有名词:“浇头”。

山西刀削面三大重要部分:和面、削面和浇头;

如果说和面是山西刀削面的灵魂,那么“浇头”就是精髓了。

“这18号炊事班会做什么浇头呢?”

楚留香心里想着,看上18号炊事班离楚留香比78号炊事班更远,他根本无法看见早已装入盆中的浇头。

不过一会之后,楚留香就笑着摇了摇头;

暗自骂自己愚蠢!

有着这样精湛无比削面刀工的,这浇头能差吗?

对于现在的78号炊事班来说,具体是什么食材做的浇头已经不重要了。

在暗自骂了自己,愚蠢、愚蠢非常愚蠢之后,楚留香转身离开能看到比赛的区域;

独自一人来到场边盘腿而坐;

他在思考,至于思考什么,无人知道;

他在睡觉,因为虽然盘腿而坐,背


状态提示:第29章汤池老酱是宫廷贡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