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东吴大当家>第17章大祸临头

一连几天的功夫,襄阳城外的粮商汇聚的越来越多。

孙权担心孙坚急用粮草,几天内用四十钱一石的价格,先收购了十万石粮草,立刻派人走水路送往孙坚的军营。

余下的粮草孙权拍着胸脯保证,在三天内一定筹备完毕。

孙权购粮和送粮一事做的都极为隐蔽,除了黄月英、孙贲这种核心人员外,就连襄阳商会的人都一概不知。

孙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世族营造一种假象,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并没有收购到粮食。

实际上,孙权又挖下了一个大坑,就等着世族的人自己跳进来。

所以在世族看来,孙权仿佛隐身了一般,没有了丝毫动静。

此时,蒯家的书房中,几人面对面跪地而坐。

我说子柔,这都几天了,有点儿不对劲儿啊。蔡瑁满脸困惑的说道:襄阳城粮食的价格都飙升到一百钱一石了,怎么不见有粮商进城啊。

更让我诧异的是襄阳府衙的粮食,就像是取之不竭一样,这都七八天了,竟然还有粮食。

没错,而且这几天孙权把襄阳城的三千驻军派了出去,不知道搞什么名堂。蒯越也是不解的说道。

我派人也打探过,可派兵的地方全部封锁,根本进不去啊。蔡瑁忧虑道:该不会是孙权这小子又玩儿什么花招吧?

他们被孙权整过一次,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他们这些人,生怕再被孙权摆一道。

蒯良淡然的说道:你们的疑心太重了,我派人去领粮食的地方打探过,这几天孙权放粮的数量锐减,从最开始的每家每户三斛,到现在每家每户一斛,足以见得孙权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一旁的刘勋也点头说道:没错,依我之见,孙权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蔡瑁困惑道:可还是说不过去啊,粮商的问题怎么解释?

一百钱一石粮食,这些粮商没有道理不来啊。蒯越也摊开手,满心的困惑。

这样吧,我们先派人再打探打探消息,做到有备无患。蒯良沉稳道。

蒯良做事沉稳。

他虽然觉得孙权已经是强弩之末,但还是要小心为上。

就在几个人对襄阳城内的情况感到困惑的时候,孙权与黄月英二人来到城外粮商聚集地。

孙权当即提出以三十钱一石的价格收购粮商手中的粮食。

粮商也担心时间久了粮食变质,索性只能捏着鼻子认栽,把粮食卖给孙权。

可那是整整二百五十万石粮食,孙权大手一挥,将全款付清。

随后又将三十万石粮食划拨出来,派人火速送往孙坚的大营。

二公子,眼下我们手里还剩余二百二十万石粮食,该如何处理?黄月英清点粮食后,走到孙权身边问道。

孙权打了个响指,笑道:好说,黄姑娘,你派人伪装成粮商,将一百万石粮食运进襄阳,另外的一百二十万石粮草,走小路运进府衙的粮仓。

黄月英不解的问道:二公子,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不全部都运往府衙?

当然是送世族一份大礼!孙权深吸了一口气,一想到世族愁眉苦脸的样子,孙权的心里就舒畅了不少。

很快,一百万石粮食按照孙权的吩咐,被伪装成商人的士卒运往襄阳。

粮食刚一出现,就直接被蔡家和蒯家以一百钱一石的价格瓜分的一干二净。

等到粮食被抢购一空之后,孙权又命人放出消息,孙氏军队严重缺粮,收购粮价的价格已经飙升到了一百二十钱一石。

孙权则带着孙福,二人朝着蒯家而去。

此时堂上的四人已经喝得面色发红,微微有些醉了。

刘勋拿着酒杯,晃晃悠悠的站了起来,高声说道:祝我们旗开得胜,祝袁公问鼎天下!

干杯!四人齐声高呼。

四人推杯换盏,不亦乐乎。

蔡瑁哈哈大笑道:这一下孙权小儿总该知道我们荆襄世族的财力!

对!蒯越恨恨不平的说道:他奶奶的,我倒要看看,孙权跪地求饶,悔不当初的样子!

世族的实力是强大的,购买这些粮食的钱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几人在蒯家弹冠相庆,就差唱一首《好日子》了。

哈哈,这下孙权没咒念了!最开心的当属蔡瑁,手舞足蹈,不亦乐乎。

之前孙权在蔡府可是给他欺负的够呛,眼见着能扬眉吐气,自然高兴地不行。

蒯良醉眼朦胧,舌头都有些打颤:眼下孙权已经缺粮严重,只要等到民变,我们就能迎袁公入城了!

也就在此时,仆人通报说孙权求见。

几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发出一阵大笑。

蒯良站起身来,笑道:刘将军,委屈您一会儿,到屏风后面休息,我们三人会一会孙权小儿。

没问题!我也想听一听,孙权求饶的声音。刘勋一边摇摇晃晃的走向屏风,一边哈哈大笑。

不多时的功夫,孙权在孙福的陪同下走进正堂。

晚辈孙权,见过几位长辈。孙权规规矩矩的施礼。

蒯良等人一看这架势,就下意识的认为孙权是来认怂的。

咳,二公子真是太多礼了。蒯良作为年纪最长之人,开口说道:不知道二公子前来,所为何事啊?

孙权叹了口气,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说道:大祸临头,大祸临头了。

三人偷偷发笑,蔡瑁讥讽道:二公子聪明过人,举世无双,还能大祸临头?

就是啊。蒯良也挖苦道:前几日二公子意


状态提示:第17章大祸临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