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战之铁血救国>第1830章 新官新要求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全世界各地的战局好像都忽然安静下来了,可能这些人都做好了准备,就想着第七集团军和德国进行冲突,谁知道这场冲突没有起来,双方很容易的就安抚下去了,这让敌对国家真是非常的难受,尤其是美国那边,在所有的国家当中,美国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他最愿意德国跟华夏闹矛盾,这样他们的人就可以横插一杠子,等到德国跟华夏真正闹掰了之后,美国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又能够回到原来的社会当中去,幸好现在高层的人还看得清楚,不能够让美国人的诡计得逞。

在欧洲方面,德国人占领了英国之后,英国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反击,而且他们丢失掉了大量的国土和人民,现在只能挤在爱尔兰那里,德国人也不跨过海去攻击他们,这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他们连想都没想收复国土的事情,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要收复国土的话,那只能是依靠美国人了,但现在美国人能够出兵吗?他们有那个兵力吗?就算是能够过来的话,他们能够保证补给吗?

除了伦敦特别行政区之外,其他地区也没有什么变化,德国在英国也没有进行恐怖统治,只是比原来的时候稍微剥削了一点,英国的老百姓还能够受得了,双方也算是相安无事,就跟在法国差不多,当然从目前来看,是相安无事的,至于以后是一个什么结果,这就很难说了,欧洲一些小国家原来流亡英国,现在英国已经没有什么地方了,他们也只能是乘船来到大西洋彼岸,继续流亡美国,美国还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住的地方,比英国那边强的多,谁让爱尔兰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呢。

在看俄国战场,莫斯科战役过后,双方都好像是筋疲力尽了,尤其是俄国方面,把周围的青壮年都给用干净了,包括他们一些五十岁以上的人,现如今莫斯科方圆二百里之内,根本就找不到一个年轻人不当兵的,连那些大学生在内,都被送上了战场,这也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事情,虽然这些人是以后的国家栋梁,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要是这个国家没有了的话,保存这些国家栋梁干什么呢?

再一个就是他们土地里的种植物,德国人进攻的时候,正好赶上秋收的时候,很可惜的是这些东西全部都荒废了,并没有人到土地里去收割粮食,所以大面积的粮食烂在了土地里,虽然还可以抢收一部分,但今年的粮荒是跑不了了。

德国人停止进攻之后,莫斯科市面上的粮食已经上涨了百分之六十,虽然俄国方面已经采取人头进行配置制度,但还是有些人到黑市上去购买粮食,国家发下来的别说是吃饱了,能让自己活下去都不可能,每人每天只能够发到一百八十克的粮食,就算自己是一只小鸟的话,恐怕也会有点影响不了的,更何况是一个青壮劳动力了。

至于俄国军队当中,还算是能够让他们吃饱两顿饭,但大部分东西都是土豆一类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面包了,以前的时候他们认为黑面包不好吃,因为这种东西掺杂了很多其他的东西,吃到肚子里之后还不消化,现在连那种东西都没有了,俄国人发明了一种新的食品,这种食品以土豆为主要原料,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玩意儿,反正吃了之后让你不消化,让你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每天只需要吃两顿饭就可以。

暂时来看是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所有的人都消化不了,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俄国方面向美国政府求援了,武器弹药可以晚一点送来,反正暂时也不可能打仗了,但这些粮食绝不能够推脱了,如果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的话,我们的士兵都有可能饿死在这里。

对于俄国的情况,美国自然是非常了解的,但现如今这个情况又该怎么说呢?美国那里也没有战事,洛杉矶和旧金山都陷落了,现在在西雅图的南部,艾森豪威尔将军在这里组建了防线,麦克阿瑟将军回到了西点军校,他得老老实实的回去当校长了,前线的事情跟他没有一点关系了,换句话说这个家伙被打入冷宫了,虽然美国总统还支持他,包括国内的一些人也支持他,但战局没有任何的好转,这就是他的错的。

艾森豪威尔将军走马上任,但这个家伙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要组建一百万军队,如果没有一百万军队的话,艾森豪威尔将军绝不会接下这个任务,而且这一百万军队必须得有重型装备,所以美国方面也没有那个能耐了,美国有的是粮食,但却没有足够的运输船,全部都被德国人给击沉了,所以美国只能够运出一丁点儿的粮食,给俄国人解解馋吧。

再说美国这边,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如果你不满足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谁来负责呢?现在也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了,西雅图陷落的话,那就代表着太平洋沿岸没有好地方了,他们也就不是濒临两大洋的国家了,不管国内有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得满足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想法。

为此美国人削减了海军预算,把大量的预算都增加到陆军和空军当中去,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计划很简单,在不依靠海军的情况下,完全依靠陆军,也能够抵挡住日本军队的进攻,他要在总攻开始之前,集结起至少四千辆坦克,他认为这是日本方面不可抵挡的,只要咱们这边有德国人一样的


状态提示:第1830章 新官新要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