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吉见甄尧一开口就有意收购港口附近的荒地,不禁在心中暗赞这甄家三少爷确实有两把刷子,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没错,自由港之所以能兴旺,其关键在于通过来带动港口周边地区的第三产业,而非直接靠抽商品税来积聚财富。甄尧看中的那块荒地位置毗邻日后的商港,无论是建仓库也好,修客栈饭馆也罢,皆可在日后大赚一笔。
事实上不仅是甄尧,段融也从蔡吉那句“天下商贾皆云集于此,区区税金又何足挂齿”中听出了弦外之音。因此还未等蔡吉开口,段融已忙不迭地脱口而出道,“府君,吾也想要那块地。”
蔡吉见甄尧与段融皆已转过了弯,当下也不再买关子,直接冲众人拱手道,“诸君见谅,东莱地贫人稀,就靠着这几亩薄田糊口,故这地只租不卖。事实上,本府还打算着人在此修几间仓库,开几间客栈酒肆,用以方便往来商贾。若是诸君也有意经营此道,可出钱修屋建楼,然生意赢利得与郡府五五对分。”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甄尧听蔡吉这么一说,便知自己的意图被对方看穿了。话说蔡吉所提五五对分的比例还是颇为黑心的。要知道东莱郡府只是出块地而已,其余都得由甄尧等人自己出资建设。不过面对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甄尧最终还是选择了与蔡吉合作。只见这会儿的他一个抱拳冲着蔡吉心悦诚服地躬身行礼道,“蔡府君真乃管子再世,甄某拜服。”
“甄郎君言重了。本府只想与诸君双赢。可没有与谁一争高低的意思。”蔡吉摆手道。
“双赢?”甄尧微微一怔道。
“对,就是双赢。”蔡吉说罢与甄尧等人心领神会地相视一笑。顿时一干人等爽朗的笑声回荡在了渤海之滨。
蔡吉虽声称与甄尧等人达成了双赢,可在旁看罢整个经过的太史慈却并不这么想。在他看来官府征税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就算是要减税免税也该先减免农民的税赋才对。怎能这边还抽着农民的税,那边却免去商贾的税。
这不,就在段融送那三位财神离开水寨之后,太史慈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不解与担忧,一进大帐便毫不客气地向蔡吉道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
“府君,汝真要免税?此事若是传出去,恐怕难以服众啊!”
“子义兄何出此言?”蔡吉停下脚步回过头不解的问道。
“府君难道不知晓商贾乃不事生产之人。如今郡府一面抽着务农务工者的税,一面却又减免了这等不事生产之人的税赋。百姓若是知晓此事,岂能不怪府君执政不公。”太史慈紧锁着眉头进言道。
“还有这等事!”蔡吉听罢此言当即愕然地愣在了当场。
话说,太史慈的这番理由乍一听起来颇为愚昧。可蔡吉仔细想来,恰恰这等愚昧理论在历史上各个阶段都有其滋生的市场。而且不论民族,不论学历,不论年代。哪怕严谨、冷静如德国人还不是照样爆发排犹运动。由此可见人类在仇富心理的作祟下,往往会失去理智,变得偏激愚昧。
然而蔡吉终究不会因百姓的仇富心理而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计划。但对于老百姓的想法,她也不得不甚重考虑。好在蔡吉还是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出了一千八百多年的见识。太史慈的进言让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后世两个矿主的典故。
话说,有两个人同时包下了一座金矿,各自10个矿工。第一个矿主月底一共赚了100块钱。可他给矿工每人发了1块钱的薪水,这一块钱刚够矿工们维系基本的生活。矿工们就靠这座金矿生活呢,所以也是敢怒不敢言。矿工的孩子们长大了由于找不到事情做也是如他们一般混着日子。在这个矿区的人们普遍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每天为了生计过着如奴隶一般的日子。终于有一天因为通货膨胀、自然灾害等原因矿工们连基本的生活都维系不了,实在忍无可忍,起身反抗炸了金矿杀了矿主,远走他乡。第二个矿主月底同样赚了100块钱。但他给矿工每人发5块钱薪水。工人们拿到5块钱,1块钱就够生活了,留一块孩子上学用,留一块养老钱,再留一块看病用吧,还有一块可供支配呢。所以矿工们用这一块钱喝点小酒、买点衣服等等。于是第二个矿主又用剩下的50块投资造卖场、造娱乐设施。久而久之这个矿区衍生出更多的行业,矿工的小孩们长大也不用去金矿工作了,很多新的岗位等着他们。整个矿区出现特别繁荣的景象,第二个矿主创造了一个城市。
而蔡吉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学第二个矿主,分出点利润给东莱百姓,来带动整个东莱地区的繁荣,安抚百姓们的情绪。于是这会儿的她在低头思虑了半晌之后,最终肃然地点头道,“子义兄言之有理。本府确实忽略了百姓所想。然免税一事势在必行。不若吾等就以龙口商港的名义每年捐一笔善款来给东莱百姓兴修水利如何?就告诉百姓这是商人们出的钱,郡府因此免了商贾们的税。”
太史慈见蔡吉哪怕是“贴钱”也要免税,不由无奈的苦笑道:“府君为何一定要免税?郡府多点收入有何不好?”
蔡吉知道这会儿自己就算将那两个矿主的典故同太史慈说一遍也不见得能让对方理解。毕竟在东汉并没有相似的实例为参照。于是蔡吉便从军事的角度向太史慈解释道,“子义兄有所不知。本府之所以坚持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