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家联姻,给吴襄的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给其子弟开辟了广阔的晋升之路。在当时的军中,有一种熬资历的惯例,提拔时经常检查你从军资历长短。就譬如前面提到的丁北宁,十五岁中了武举就跟着爷爷从军。这吴三桂十七岁中武举,随即开始在明朝辽东部队里熬资历。
明朝的辽东部队身处前线,和后金即后来的满清部队战斗不断,先后纠缠了几十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后,便不断地南下,蚕食抢掠明朝的辽东疆土。后被明朝辽东总督袁崇焕的大炮击中后背,伤重身亡。
其子皇太极即位后继续南下侵占明朝地盘,其骑兵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甚至越过长城抢劫内地。在崇祯二年兵困明朝京城时,使用反间计使崇祯冤杀袁崇焕,报了父仇。此后,又多次围困明朝在关外的据点,譬如围困松山祖大寿达半年之久。松山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甚至达到人相食的地步,崇祯严令洪承畴带兵救援,不料不但祖大寿没有救出来,连蓟辽总督洪承畴也兵败被俘,在清朝的诱惑下投降。
在来来往往的作战中,吴襄不断受到提拔,崇祯四年任辽东总兵。在皇太极发动的“大凌河之役”中,吴襄救援途中被围,时任游击将军的吴三桂带领20多名家丁冲进万马丛中救出了父亲。但吴襄所部溃败,致使救援失败,蓟辽总督祖大寿被迫降清,吴襄获罪下狱。但此战却使吴三桂声名远扬,被擢升为宁远总兵,当时,吴三桂只有27岁,成了大明朝军界升起的一颗新星。
前文提过,祖大寿家族世代在辽东从军,在军队里部属众多,为大明朝立下过无数战功。上次随主帅袁崇焕勤王,在袁崇焕被逮捕时率部逃脱,回来后惶恐不安,当时就想降清,经袁崇焕写信告诫留了下来。在大凌河战役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与皇太极约法三章降清。其大体内容是:一,大凌河军民在我率领下守城,清军不许屠城;二,不许迁怒于我的军兵,日后我的部队不能拆分开;三,如果军民有家人在外地或者关内需要接送的,要提供方便。
皇太极听了,感到此人重义气,满口答应。当时,只提了一个条件,让其写信,招降吴三桂。祖大寿无奈,只得答应。
参与谈判的多尔衮听了祖大寿的约法三章,印象深刻,牢牢地记在了心中。以后,多尔衮当了摄政王,对于祖大寿弟兄一直不敢使用,就是怕其拥兵称雄。
吴三桂不理会舅舅祖大寿等三番五次写信劝降,带着自己训练出来的关宁铁骑驰骋于辽沈大地,互有胜败。后来,父亲吴襄获释复官,父子双总兵成为了一段佳话。
皇太极见招降不成,便不断地发兵进攻吴三桂,用逐步蚕食层层递进的办法,把大明朝的关外八所夺去了四所,使其防线名存实亡。
崇祯十五年秋,皇太极率兵马绕开山海关吴三桂的防线,攻入关内,南下山东,攻城略地,拿下数十州县,朝野震动。崇祯一方面命令其他地方的部队增援山东,一面急调吴三桂的兵马入关助剿。直至崇祯十六年春天,皇太极才带着掠夺的财帛女子退往关外。
吴三桂作为驱贼有功人员,受到了崇祯帝的接见。其他王公大臣也竞相宴请,好不风光。
国丈田弘遇自然也存心巴结,想在军队里找个靠山。在吴三桂应邀赴宴时,出动家妓歌舞助兴。吴三桂一眼就看中了陈圆圆,惊为天人。陈圆圆阅人无数,自然也看上了fēng_liú倜傥权倾一方三十来岁的总兵英雄。感到其与风烛残年的田国丈相比,无异是天壤之别。在陈圆圆劝酒时,竟然说道:“国丈若以圆圆相赠,吴某愿保田府太平。”说罢,也不待国丈表态,挟其出门,上马而去。
自此,英雄美女共处一室,无限旖旎。
可惜,时光苦短,圣命催促,吴三桂只得恋恋不舍返回防地。本有心偕卿同行,怎奈家有悍妻,河东狮吼,怎舍得千娇百媚的心上人去受那婆娘的闷气,只得一步三回首,打马驰去。
促使吴三桂回防的原因是满清的皇太极突然驾崩,其未留下让谁继位的诏命。素有满清第一文臣之称的范文程怕明军乘大清旧君新丧新君未立之机进攻,建议辅政大臣先命边兵佯动,使明军不敢妄动。
其实,范文程是多虑了。自顾不暇的大明王朝此刻风雨飘摇,全面退守还来不及,哪有精力去主动发起进攻。
范文程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十七代孙,其祖父曾在明朝万历年间出任过兵部尚书。因为性情耿直,不见容于小人,被罢官流放于东北抚顺一带。范文程努力学习,但那里教育落后,直到20岁才考中秀才,其感到在东北走科举之路,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异常艰难,便想另辟蹊径。
当时,努尔哈赤正在开拓疆土,建立后金,其身边缺乏识文断字的人才。范文程和哥哥范文宷主动前去投靠,大受欢迎。
到了皇太极时代,范文程的才华大放异彩。皇太极提出“以武功戡乱世,以文教佐太平”。用了十年时间就统一了东北。他想学习汉官,建立一套完备的国家管理制度。作为宦门之后,且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范文程倍受重用,当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其在军事上长于用计,能言善辩,且敢于冲锋陷阵,多次瓦解明朝官兵。在对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等著名将领的用计招降中,随处有他的影子。他一心推翻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