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天阙泪>第38回午门立雨

不少官员暗自叹息,谁想到咱们这些不可一世的高官显宦,颠倒过来眼巴巴地奉承巴结泥腿子。唉,形势比人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后再也别论门第出身了,谁知道那块云彩下雨啊。

官员们也是有圈子的,有同乡,同年,同党,同官,同一恩师,同一派系,同一地域,同一层级,先后官,同城官,姻亲官,恩荐官,等等。大家凑在一起,貌似热烈地交谈着。眼睛,俱都盯着午朝门。

在最靠近门洞处,明朝末任首辅魏藻德站在中间,四周众星捧月地围绕着四五十个官员,品秩最低的也是从三品以上。大家低声议论着,猜测着,哪一个部门人员最多,哪一个部门人员最少,将来,预计哪个部门的人会朝何处流动。貌似,他们都是吏部在任官员,在品评褒奖即将擢升的官员一般。

第二个圈子以襄城伯李国帧为核心,围拢了二十几个人,都是三大营都督府从三品以上的武将,他们议论的多是一些攻防的战况。

第三个圈子最小,以倒数第三任内阁首辅陈演为主,只有四五个品秩较高的老官僚。他们,仿佛没有多少与人交谈的兴趣,就那么愁眉不展的杵在那里。

第四个圈子较大,约摸有八九十人,正在激烈地争论着什么。虽然是刻意压低了声音,可不知不觉声音又渐渐高了起来。他们慷慨激昂,似乎说着谁谁从容就义,谁谁英勇杀敌,慷慨捐躯,说到动情处,撸胳膊挽袍袖,仿佛要打架一般,以致不断有人出声提醒他们低声。

四周的人仿佛怕被传染,渐渐地与之拉开了距离。

不用说,这是一班子品秩不高能量不小专门参奏别人的言官。

往后,又有十几陀人群,大都是六部及各司院的中下级官员。

最后,是外省督抚将军的代表,远远地站在后边。他们,只是来看看情况,就是朝贺觐见,也没有资格进入大殿。

林林总总,第一天来等待朝贺觐见的官员,不下一千余人。

一个时辰过去了,没有人出来招呼他们。

两个时辰过去了,依然没有人出来招呼他们。

人群渐渐消肿。中午,外地代表和中下级官员几乎走了一半。

三月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使人昏昏欲睡。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大老爷,在午朝门外站了半天,又渴又饿,头晕眼花,不少人席地而坐,把乌纱帽反过来戴,以遮蔽阳光。

时间,可以让人噤言。就连那些吐沫横飞仿佛永远喋喋不休的言官也再懒得说话。大家无精打采,心底仍然抱着一点儿幻想。

暮然,一阵马蹄声传来。蔫头巴脑的人循声望去,只见百十匹高头大马飞快奔来。武士们的兵器,在夕阳下闪烁着寒光。

大小官僚们挣扎着爬起来,掸尘土,正衣冠,瞩目凝望。

战马一阵风似地卷到了午门前,只听得有人高叫:“权将军到。”

中间那扇朱红色的大门“吱呀呀”地打开了。骑兵们吆喝着,让步履蹒跚的官员闪开。当中一位顶盔贯甲虎须虬髯的黑大汉辫梢一指,身前四五十匹战马驰了进去,接着,马队里有三个骑兵怀里各搂着一个男孩子跟了过去。黑大汉朝人群打量一眼,冷笑一声,拍马进宫,后面的骑兵一窝蜂似地跟了进去。

这情形,看得午门外一干大小官员目瞪口呆。

以历朝惯例,只有德高望重年纪偏大的勋戚王公,才能获准紫禁城骑马。而且,要有人牵着缓缓而入。像这般带着兵器百余人从中间大门一拥而进的情形闻所未闻。

“这权将军是什么人?”

“权将军和部下竟然可以带刀入大内?”

“方才马上是不是太子和定王永王?”

官员们惊诧莫名,议论纷纷。

申时前后,西北角涌来片片乌云,转瞬间一阵冷风吹来,一声惊雷响过,“哗啦啦”下起雨来。官员们躲无可躲,避无可避,一个个淋成了落汤鸡。偏偏翰林院一个腐儒被雨水一浇来了精神,戏谑道:“昔时有程门立雪传佳话,今有午门立雨朝新皇。说不定闯王见我等心诚,降恩接见,擢升sān_jí呢。”话未说完,“阿呫”一个喷嚏,弄了一脸鼻涕。

眼看申时将尽,空等了一天,精疲力尽的官员们才悻悻离去。

今天,官员们在外等候召见的消息早就有人报告了闯王。闯王不屑地“呸”了一声,说:“甭理他们,看这帮人有多大官瘾。”

这话层层传下去,自然不会有人出来接见。倒是有人不时把官员们在午朝门外的表现报告进来。

宋献策今天带人接管户部,打开仓库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审问未逃走的库管,说库里的7200两银子早在三天前就拨付一空。这几年都是寅吃卯粮,仓库就没有多于过五万两银子。

倒是李过在王德化引导下,找到了崇祯帝自己给后妃们留的一点儿吃饭钱,拢共十七万两白银,另有千把两金子。

李自成闻言仰天长叹:“崇祯啊崇祯,边患频仍,国库空空,大明朝不亡,没有天理啊!一语未毕,“咔嚓”一声惊雷,吓得李自成心胆俱裂,暗自嘀咕:“看来,咱老李还是不能诅咒崇祯帝。”他悄悄地溜回了宫里,再也不敢多言。

此时,倒是王忠慌慌张张的冒雨跑进来结结巴巴地说:“找到了找到了,皇上找到了,皇上在煤山上找到了。”

旁边窦美仪不满的“嗯”了一声:“没头没脑,言语颠倒,皇上在


状态提示:第38回午门立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