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天阙泪>第86回联虏使团

败退出北京之后,大顺军噩耗不断。主要是墙倒众人推,各地纷纷抓捕、杀害大顺军派去的官吏、守将、兵丁,甚至献给清廷或南明。譬如,河南归德府又传来消息,原明朝归德知府桑开第等人,俘获大顺商丘令贾士美、鹿邑令孙澄等,押解到南明的首都南京。

关键是这些事件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吓得一些官员及守将军兵弃职而逃。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原被迫归顺的明朝官绅的叛乱活动,席卷了黄河以北的晋冀鲁豫地区,仅仅个把月的时间,大顺朝就丢掉了大片地区。

满清入关刚刚占领了京畿附近,需要巩固稳定,暂时撤回了追兵。于是,清廷与大顺、南明形成了一个三方暂时无战事的局面。

清兵的暂时休战,急坏了南明的弘光小朝廷。按照南明首辅马士英的原话,本来是想坐山观虎斗,孰料清廷现在收兵回京,不知何故。马士英担心清廷是应吴三桂之邀,打败了李自成,还像以往一样捞一把就走。他向弘光帝提出,应该派遣使团北上,联络清廷,给以资助,敦促其继续剿灭李自成。同时,封赏吴三桂,追封被李闯杀害的朝臣。

朝廷即将组织使团北上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认为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纷纷报名。他们认为“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北上出使无任何危险可言,交涉的好了,lùn_gōng行赏,乃加官进爵的天赐良机。

首先报名的是前都督同知总兵陈洪范。陈洪范,字东溟,辽东人,万历四十六年武举,行伍出身,在军旅中消极避战,多次临阵脱逃,屡被降职革职解职,其对大明朝廷充满了怨恨。后来其勾结宦官,得以复出。南明建立后,马士英推荐陈洪范,提督沿海五镇水师。

陈洪范的女婿唐起龙此刻已经降清,其在南朝时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帐下参将,与南明诸多将领熟识,多尔衮让人以自己的名义“书召故明总兵陈洪范”,要其多加游说,率众来归。陈洪范便想利用这个机会北上,投效清廷。

随之报名的是左懋第。左懋第,字仲及,号梦石,山东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官至应天安庆巡抚。其以“母死北京,愿同陈洪范北使。”七月五日,进左懋第为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使,经理河北联络关东军务,谈判正使。以陈洪范和太仆寺少卿都督同知马绍愉为谈判副使,率领一个庞大的使团于七月二十一日启程北上。

行前,弘光及马士英、史可法等阁臣多次与使团磋商。他们认为偏居东北的满清不过是番邦小国,提出只能称其国王为可汗。并且认为南明皇帝三十几岁,清顺治帝才六七岁,双方可以叔侄相称。对于其进关剿贼,可以给以酬谢,以后开展互市,敦促仍然退回关外。最坏的打算,是以黄河为界,两国以后睦邻友好,互不侵犯。

使团携带了“大明皇帝致北国可汗”御书,敕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等诰敕,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等物。另外,下令漕运十万石白米接济吴三桂部官兵。倒是镇守江淮的东平伯刘振清看中了这百余艘“高大完好,中可容两百余人”的船舶据为己有,说,我若成一水军,可乘两万之众,岂可轻往,客观上使运米之事落空。

谈判副使马绍愉在致吴三桂信中说,讲定和好之后,两国“便是叔侄之君,两家一家,同心杀灭逆贼,共享太平”。

东平伯刘振清在给吴三桂的信中,借用战国时期苏秦佩六国相印之事,要吴三桂“劻襄两国而灭闯”,“比邻而驻”,“幸将东省地方,俯垂存恤”。总之,弘光君臣根本没有看到满清的狼子野心,没有看到吴三桂卖国求荣的真面目,还对之寄予了莫大希望,充满了幻想。

他们派陈洪范前去,就是因为陈久历戎行,与吴三桂相识,不知陈洪范已经成了“精神满清”,已经按照多尔衮的指示,在多种场合宣扬满清铁骑锐不可当,与之作对是螳臂挡车云云。

左懋第原任明朝太常寺卿,在江南公干。甲申之变时躲过一难,留滞南京。闻母亲在北京去世,拟公干之余处理此事。

随使团行动的,有原辽东总兵祖大寿的儿子锦衣卫指挥使祖泽溥所带族人,还有南京指挥使司武德将军丁北宁所带王虎曲豹等,他们的任务是迎回忠贞候唐过等人的骨骸。

南朝使团北上的消息不翼而走,有不少山东义士秘密拜见,要求护卫使团进京。左懋第等哪里敢用,慰勉一番,均让其离去。

九月五日,使团进入山东济宁地界,这里已经由清兵占领,南明护送军兵返回。十五日,使团到达临清,原明朝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时任天津总督,派兵来迎接,护送。十八日抵达德州,清山东巡抚方大猷沿途张贴告示,云:“奉摄政王令旨:陈洪范等经过地方,有司不必敬他,着自备盘费,陈洪范、左懋第、马绍愉,只许百人进京朝见,其余皆留置静海。祖泽溥所带多人,倶许入京。”

当下,使团人员只得精简。祖泽溥沿途已经与丁北宁混得厮熟,钦佩其对故上司有情有义,把丁北宁十多人算作自己一方带其进京。

九月二十九日,使团一行到达河西务。此时得到一个消息,清朝顺治帝已经由盛京抵达北京,将在十月初一在北京举行盛大即位仪式,着令南明使团暂停行动两日。

十月初五,南明使团到达张家湾,清廷差遣礼部郎官又奇库来迎。

十月十


状态提示:第86回联虏使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