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天下末年>第806章回师

数日下来,周军大部人马已经在徐荣的率领下,来到蒲坂渡口。

算上征发的民夫,足足十几万人列于岸边,声势浩荡。

营内中帐,徐荣与一应重将正无所事事的探讨着各军之后的进驻事宜。长安最新的命令已经下达军前,三军将士悉数进驻蓝田大营。

进驻蓝田,也就代表着最近一阵时日国朝是不会有什么军事行动了。

这倒也合情合理,河东一战,国朝抽动全国泰半兵马。又经李傕兵变,夺取离石,三军将士是没有尽兴,可朝廷国库只怕颇有紧促。

去岁六月的一场雨雹,导致关中收成大减。为了供应数个精锐军队的作战,征召民夫不下二十万。虽然多数是河东民夫,可对国库的消耗依然巨大。

再加上去岁伐蜀,河西四郡失守,整个去岁,国朝较之前两年过得拮据多了。

前岁大丰存的老底,也用了个七七八八,今岁的春耕马上就要到了。若是再有战事的话,只怕凭借大周的底子,也扛不住了。

接连渡过大河、渭水,三军进入弘农郡华阴境内。沿渭水一路西进,直至长安城东。

巍峨的长安城,较之大军北上之时,看起来活力更胜一筹。

随着李傕叛变,韦端出使楚国至今未归,这其中的阴暗,已经让所有关中世家自觉的停下了闹腾。

叛变的李傕已经被族诛了,阖族男丁都消失不见了踪影,包括军中那些掌权的李氏将校,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不用说,铁定是被自家王上给暗中咔嚓了,不然调查司那天把全城翻了个遍图啥。

屠夫之名,名至实归啊!

算起开,这李傕也算是为国朝立了不少功劳。尤其是当年郭汜作乱,李傕可是平乱功臣。而后坐镇河东,数载安康。

谁成想,世事难料~

至于这其中跟韦氏有没有牵连,就耐人寻味了。韦康失权,闲赋在家,韦端虽未失去九卿之职,可也远去洛阳,与楚国君臣往来,国朝也未有召其归来的意向。

唉,若非韦氏在关中树大根深,只怕也少不了落个李氏的下场。

关中世家的吁嘘短叹,改变不了大局已定的局面。韦端出使楚国,人一离开关中,所有关于科举的流言蜚语便如烟消散。

而随后紧接着的升学考试,也如期而至。

县学升郡学,郡学升国学的规模,要比科举考试庞大的多。数以万计的关中学子,努力了三载之功,可就全在这区区一场考试中了。

中了,自是万事大吉,可以越走越远。没中的话,寒门子弟、平民百姓倒还好说,大可就此做罢。而对于世家子弟相言,那真是谁不中谁尴尬……

须知国朝已经罢用了举荐等选官之制,想要在周国当官,目前只有两个法子。一是老老实实的升学考试,只要进入太学和上林学宫,再不济也能混个吏员慢慢熬。其二便是他国投靠,国朝对待降官、降将只能算是勉强。毕竟这些人在进入大周编制后,面临的第一关就是御史台。

文学盛事,不论古今,都足以让百姓感到喜庆,哪怕他们从未参与其中。

而此次升学射策,比起当初立学之时的仓促,强了不知多少倍。伴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一制度也逐渐完善。

现在,显然是升学射策的余庆才刚刚落下,整个长安城内外,都散斥着愉悦的残屑。

大军离城十余里扎营,而徐荣则带着诸将入城叙职,顺便还要了解一下王上的打算啊。

一行人未至城门,高诚就已经安排了宦官率宫廷禁卫相迎。

“职下见过前将军,前将军,王上正在宣室!”

徐荣下马来到城门处静候的人群前,一名老宦官便见礼言道。

“王使稍后,且待本将与诸将安排一下。”

徐荣应声回道,刚想回身与余人说话,便又闻那宦官说道:“前将军,中尉与总参都已在国相府。诸位将军待入城后,便另有人通秉。”

“嗯?”

徐荣皱了下眉头,还是与身后傅燮等人言道:“诸位,段中尉和贾总参已在国相府。老夫先去觐见王上,随后便往国相府。”

“诺!”

傅燮等人拱手应声。

徐荣点了下头,便随老宦官离去。

后面的傅燮、周瑜、樊稠几人却是颔首一聚,讨论着国相府事毕后,去哪作乐一番。

几人领着亲卫有说有笑的朝着国相府而去。

而此时未央宫宣室内,高诚也在静候着徐荣的到来。

大军一过霸陵,便有调查司的密探时刻汇报着军队的一举一动。倒不是自己信不过徐荣,这只不过是时代下的正常情况。

出征在外军队,尤其是主力军队,回师之时一般是不允许经过都城,要从其余县内绕过去,防止的便是领军大将或者军队的突然哗变。现在徐荣率军归来,调查司严密监控军队的一举一动,也只不过是为了安朝野的心罢了。

高诚端坐案前,吹了下刚刚学下的字迹,待到墨迹一干,便将纸张叠了起来。

拿下离石后,大周东北边防的压力骤减,下一步也该继续望眼巴蜀了。

没有天府之国的关中,成不了大势!

袁绍与王允交战,曹操也正式脱离赵国,即将占据兖青二州。楚国大举东进,攻陷徐州下邳、广陵、彭城国,一边又在河洛聚兵。再加上已经取得神亭岭大胜,全取丹阳的孙策军,楚国想要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不是没有机会!


状态提示:第806章回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