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天下末年>第866章乡里

周国关中,长安。

时间迈入明武二年四月,长安上上下下都开始忙碌起来,不负良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乡野四下,多的是百姓垦种。

今冬雪势不小,土地湿润的很,粗错的木犁,也比往年轻松了许多。

春来冬未去,空气之中,仍旧泛着一丝冰冷。但田野之中,努力耕种的汉子,却早早褪去了上衣。旁边的壮妇,帮着自家男人擦拭着北上的汗水,以免家中的顶梁柱在这关键时刻受了寒。

田埂旁坐着两个小孩头,时而吵嚷,时而追逐。

一老妪坐在草席上,看着两个小孙子,欣悦的继续编织手中的斗笠。旁边还有些几双草鞋,以及几个编织的孩童玩具。

这只是一块田地中的一家之状,周围漫漫田野间,散布着数之不尽的百姓人家。

亭长突然就出现在田埂的不远,朝着这一家五口而来,身后跟着两名壮小伙,各自牵着一头耕牛。

“哎老姊啊,还在编些玩意呢!”

亭长和气的问候一句,老妪这才回头看向声音传来去,不禁面露喜色,言道:“是亭长来了啊,坐坐坐”

话未说完,老妪便已起身,请甲长坐到草席上。

“来,喝些茶。”

老妪那木碗给甲长倒了满满一碗,甲长接过后,一饮而进,大彩一声。

随后,言道:“老姊啊,县尉和军属处的官长,特意给咱们亭分了二十头耕牛,一里两头,来帮助咱们军属垦种。这不,看看,多壮实!”

亭长指着身后的那两头耕牛,倍是欣喜。

两名小伙也冲着老妪见礼。

“哎,亭长啊,俺家老大在,不用不用,还是帮帮其他乡亲们吧。”

老妪看到那两头牛,心中也是欢喜。不过,自家有老大在,几十亩地,辛苦点也能赶上节气干完。

哪想亭长连忙摆了摆手,说道:“这是军属处给的,哪能让他们用。家里有崽,不舍得送去当兵,还想得好处。”

说完,又冷哼一声,言道:“咱们亭,十个里,二百二十五户,结果就出了六十多个壮小伙,丢人。恁那里,二十五户,就出五个。倒是恁家,四个儿子,送去了三个。军属处那边都记着呢,哪户给咱大周出力多,当然要照顾哪户。”

“哎,那三个娃犟。他爹死在了大西边,老二先去从了军。前些年,听说那些胡子又来打咱们,老三、老四也就去了。一个个都嚷着要给他爹报仇,俺一妇道人家,不懂那么多。只希望这三个娃,多杀几个胡狗,他爹在地底下也开心。”

老妪一边笑着,一边说着,又时不时揉着那对老眸。

亭长暗叹一声,拍了下手,说道:“嗨,说恁些干啥子。今个啊,我也给老姊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嗯?啥好消息啊?”

“恁家老大啊,当大官啦。军司马,一校之副,手底下管着小两千号壮士呢。还有,爵位也下来了,七等辅国都尉。日后,再打一仗,立了功,距离那将军爵,就差一级了呢。”

“哎呀,哎呀,来来,亭长喝茶,等会俺就回去煮饭,今个就在俺家吃。”

“好,以后俺这老头子,说不定也得攀攀老二呢,争取把这俩不争气的崽子也给丢倒行伍里去。”

“这可不行,恁家五个小子,走了仨,就靠这俩给你养老呢。”

说完,老妪又冲着正在干活的老大喊了一声:“老大,今个先歇歇,去沽些酒。”

“嘿阿母,让娟去吧,俺把这两亩地整完。”

老大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望着地头的老母,给自家细君使了个眼色。

娟点头会意,收拾了一下,就朝着地头走去。

田埂边上的亭长,也起身,冲着自家俩小子,气呼呼的吼道:“没眼劲的娃子,还不快帮恁大兄,拽着两头牛看戏啊!”

“阿翁阿翁,俺们这就去。”

“对了,到了点就回来吃饭,今个该庆贺庆贺。”

“知道了阿翁。”

......

甲长一只手抱着一个最小的一个孩子,稍微大点的则是帮着他祖母背着几双草鞋和自己的玩具。老妪则是拄着拐杖,夹着编条,没编好的斗笠也顶在头上。

一行人,在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中,朝着田野中央的居所而去。

一个里,不过二十五户,也就是一个小村子,占地两三亩。地势,要比周围的田地高上一点。里间,屋舍齐落,路径分明,周围一道一人高的土墙围着,也就防个野狼啥的。

村口外,倒是有一条两步宽的夯土路,延绵而去,一望无继。那是县里出徭役修的,连通全邑五个乡,五十个里,一千二百五十户。

没错,他们只是一个邑,但这个邑很出名。

镐邑。

当年大王临阵破敌五十万的镐邑。

(越传越没谱)

全邑也就两千户,剩下的一千户都在邑城里。

一个镐邑当然没办法跟国朝的政治中心相提并论,人家长安县下属了足足一百五十多个乡,光是住在城外的百姓就有十来万口。

而那大城里,住的也有三四万户呢。

五户一伍,五伍一里,十里一亭,十里一乡。

乡老治民,亭长治安。

相比起大汉的乡里制,周国并没有改动太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依照上面军政分离,连同乡里之间也是划分职责。

亭属县尉,主司治安。乡属县令、长,主司治民。

县设军属处,郡设军属署,国设军属司。


状态提示:第866章乡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