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仙侠修真>澳洲风云1876>第671章助人小能手

看着顾志文兴高采烈的离开,李福寿也觉得心情靓丽了许多,帮助人的感觉真好呀!

李福寿感觉自己应该能得到一个“助人小能手”的荣誉称号,帮助人使他快乐。

掐指算一算

大洋王国已经帮助了兰芳国恢复以华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恢复当地民生,并且趁机将一批退役官兵掺杂了进去,成为兰芳国中小地主阶层,那真是标准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牢牢的掌控了这个华裔小国。

经过多年恢复发展,兰芳国的人口已经达到130余万,拥有一个团约1700余人的警备兵力,还有一支以两艘900多吨近海巡逻舰为主的袖珍舰队,实力称得上很不错了。

在炮击长崎事件后

借着震慑敌胆的机会,大洋王国(时为昆士兰州)强力出手帮助琉球王国复国,这在扶桑国政府心头种上了深深的一颗肉刺,拉了一大波强烈仇恨。

其时,琉球王国最后一任国王尚泰在鹿儿岛县缠绵于病榻,世子尚典孤苦无依,大洋王国助尚泰重新登上王位。

从此以后,琉球王国对大洋王国感恩戴德。

朝贡200多年的满清皇朝没做成的事,让大洋王国给做成了,这份复国的感激之情怎生了得?

要了解琉球王国遗民有多感激大洋王国,那就得看看历史。

1609年,萨摩藩率先进攻琉球,强迫琉球向扶桑进贡,尊其为主,琉球由于实力不行,不得不同时向明朝和萨摩藩进贡。

萨摩藩非常聪明,他们知道惹不起明朝,所以约定琉球人,绝不能和明朝说这件事。

就这样,琉球开始由明朝的属国变成明朝和扶桑的属国,实际上等于一女二嫁。

1872年,扶桑国借明治天皇亲政之机,削琉球国号设为“琉球藩”,暴露出吞并琉球的野心。

1875年7月,扶桑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并改用扶桑年号,这样的举措等于投石问路,结果看到大清朝没什么反应,于是胆子就更大了。

1879年,扶桑国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完成所谓的“琉球处分”,将琉球强行并入扶桑,设“冲绳”县,琉球王国覆亡。

最后一任国王尚泰及百余王族亲眷被强行迁徙鹿儿岛县安置,成为事实上的亡国之君。

1879年琉球灭亡至1885年间,大量琉球人流亡大陆开展“复国运动”,他们以广州、北平、天津为据点,向清朝总理衙门、礼部和重臣李鸿章、顾延川,左宗棠,曾国荃等递呈请愿书28份,请求清朝就琉球问题交涉。

清庭对此相当重视,李鸿章就此与美国来访的前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商谈,请其出面调停此事,格兰特会见明治天皇时,表示美方态度;

若是扶桑吞并琉球将断绝清国与太平洋之通道,建议“予彼以太平洋之广阔通路,如至此议,彼将应承之”。

迫于美方压力,1880年3月,扶桑国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分岛、改约”案,即琉球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岛屿属扶桑管理。

琉球群岛的南部诸岛如宫古岛、八重山,则归清政府管辖。作为交换条件,大清应修改日清通商条约,允日享有最惠国待遇,禁绝贸易歧视。

就在清政府准备与扶桑就此签订条约时,琉球王国代表林世功在总理衙门前伏地跪求,再三诉愿不愿割让领土,“两分方案”与亡国无异,此议万不可接受。

然而,清政府已经承认了“两分方案”,并与日方约定三个月内签署。

可怜弱国是没有话语权的,眼看这个将使琉球亡国的条约即将签订,林世功决定以死来阻止。他向清廷呈上奏折,随后留下绝命诗二首,在北平总理衙门前挥剑自杀。

林世功的自杀极大震撼了清政府,慈禧太后认为林世功是个大大的忠臣,赠白银200两,下旨厚葬。

林世功的绝命诗曰:

古来忠孝几人全,忧国思家已五年。

一死犹期存社稷,高堂专赖弟兄贤。

受自杀事件影响,清政府最终决定不签署“两分方案”,扶桑国方面认为清政府言而无信,公然背弃承诺,宍户玑愤而归国。扶桑开始在琉球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

此后,大量不满扶桑统治的琉球人选择流亡清朝,被称作“脱清人”。他们在华积极活动,希望能够让琉球问题有所回转。

他们认为,琉球与其被扶桑吞并,不如内附华夏。

事情发生惊天逆转是在炮轰长崎事件后,根据李福寿的指示,本着虱子多了不痒,仇恨多了不愁的观点,在对扶桑国提出的苛刻条约中加入了让琉球王国复国的条件,并得以签约通过。

在国王尚泰返回首里王宫,复国成功后,整个琉球王国普天同庆,进驻此地的大洋王国(彼时为昆士兰州国民警备队)军人被视之为保护神,受到发自内心的热烈欢迎。

仅此一招,便收获了200万硫球国民的衷心拥戴。

这样的好处是巨大的,扶桑国的版图去掉了琉球王国后只剩下4个大岛,偏居北方一隅之地,从北到南的幅员减少了1/3,减少了200万的国民,多了200万的敌人,而且与台湾之前并不相连,中间隔着琉球王国。

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

扶桑国与台湾-岛彻底割裂开,即便获得台湾也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岛屿链,更无法形成合力,是中间断开的两块飞地。

琉球王国虽然仅仅有3600平方公里土地,但是在整个沿大陆架岛屿链中占据承上启下、沟通


状态提示:第671章助人小能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