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伐清>第四十一节 献计
是会帮助少福王开城门。

现在兵将们和士人们都认为,即使晚一些投降,可能少福王也不会因此拿他们开刀,比起明显更不好说话的北京清廷政权,现在大家宁可得罪好说话的少福王,不急着投奔过去。

被胡全才掳走的妇女释放返回到武昌后,亲娘当然不用说,就是七大姑、八大姨也都哭成了一团,走街串巷的人们议论纷纷,相当于自动地替邓名做宣传。

最让张长庚生气的是,那些被放回来的倡优,影响力要比良家女子大上许多倍。这些女人回来后也和老鸨、姐妹们抱头痛哭,然后武昌、汉阳的社交场合,从文人的诗会到商人的商会,还有平时亲朋的聚会,陪酒、唱曲的女子无一例外地痛骂胡全才狼心狗肺,称赞邓名的仁厚。据说送这些女人回来的明军中有三个邓名的亲卫,武昌的歌女们给他们谱了新曲,称这三个人面似潘安、勇如子龙,个个有万夫不当之勇,李星汉、吴越望和武保平三个人的大名,几天之内就在武昌家喻户晓。

突然,张长庚接到哨探报告,钟祥的明军已经南下向汉阳逼来,先锋是夔东明将李来亨,邓名也在军中。(按照李来亨的提议,明军佯攻汉阳,实际上是为了抢收周围的粮草。)

张长庚只把这个消息通报给了很少一部分人,包括他的几个手下,总督衙门的文武官员和部分可靠的幕僚。通报的同时严令保密,但是一夜之间消息就传遍了武昌城。

昨天哨探又送来确认的消息,张长庚把通报的范围缩小,并且再次重申,即使是家人也不许告知,没想到很快就在武昌城内再次传遍。

昨天晚上张长庚特地安排了一个诗会,邀请了很多武昌士人,打算借这个机会安定人心。但是被邀请的缙绅纷纷告病,对湖南巡抚的邀请百般推辞,最后出席的人仅仅是邀请人数的一半。诗会上自然少不了听曲,抱着琵琶出来的那个纤细歌女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她知道正中坐着的是清廷的封疆大吏,所以不敢演唱近几天当红的小调,就唱了一段关于《水浒》的新词,歌颂fēng_liú倜傥、怜香惜玉的燕小乙,冒着风险,护送一群被奸臣高俅掳走的东京歌女回家。

张长庚听了片刻——这哪是燕青啊,明明就是那个反贼李星汉嘛。别以为化了妆,再改个名字,本官就认不出来你了。可是看看其他在座的人,个个摇头晃脑,听得津津有味,竟然还有叫好的。

“胡总督说过,邓名这贼阴险狡诈,真是一点没说错。”诗会过后,张长庚恨恨地想道。武昌的三教九流,几乎人人都在心里觉得邓名不错,张长庚觉得自己几辈子也混不来同样的口碑。

尽管局面险恶,但张长庚还是很想守住武昌。现在他有了和胡全才一样的顾虑,担心要是放弃武昌,朝廷会迁怒于自己——毕竟胡全才已经死了,为了遮掩,张长庚还得向朝廷报告胡全才是如何英勇地与刺客搏斗,最终不幸被杀。

如果能守住武昌,一桩大功是肯定跑不了的,那样张长庚不但不用担心朝廷追究自己在总督遇难中的责任,还可以顺理成章地坐上湖广总督的宝座。正是因为这些考虑,让张长庚在武昌流连不去,竭尽全力地拉拢缙绅、安抚军心,满心盼望明军就此回家,让自己能够侥幸守住城池。

现在明军真的打来了,张长庚愁眉不展,几次咬牙想弃武昌而去,却实在舍不得这一项功劳——说不定明军不能打进城来呢。

正在张长庚迟疑不决之时,门卫报告周培公求见。

“快请。”

由于一连串的预言成真,周大才子的名气如今在武昌是越发的响亮了。虽然张长庚逃离钟祥的时候把缙绅们扔下不顾,但回来以后,周培公并没有说过巡抚大人的坏话,今天晚宴如约而来,席间对张长庚也多有称赞。

张长庚暗中怀疑对方会不会诋毁自己也是袁绍,但听说周培公来拜访,湖南巡抚还是很兴奋,希望对方能不负才子之名,拿出好办法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分宾主坐定后,张长庚先与周培公闲聊了一通家常。虽然对方只是个举人,气,良久之后才言归正传:“如今逆贼直逼武昌而来,本官忧心如焚,先生可有良策教我?”

“学生正是为此而来。学生有一计,可保邓名自行退去,武昌安如泰山,大人可以立下非常之功!”周培公微微一笑,仿佛早知张长庚会有此一问。他胸有成竹地站起身来,说出了一番话,把张长庚听得是抓耳挠腮,喜不自禁。

正是:莫道只言片语,胜过百万雄兵!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节 献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