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二年(宏业十一年)、二月。
“大理寺查案,行人避让!”
冷喝声响起,百姓纷纷避让,一队大理寺官员纵马驰骋而过,掀起漫天尘土,弥漫人群。
待大理寺的人远去,百姓们却并没有因为他们纵马驰骋影响自己而破口大骂,反而掀起了议论声。
“大理寺这是又查到谁了?”
“听说又有一位大官贪贿了,大理寺的人得到线报,已经追查好几天了。”
“大理寺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这不是刑部老爷们的活儿吗?”有初来乍到的商贾和行人不解的寻问。
太原百姓顿时斜眼一瞧,满脸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既视感。
“这你们都不知道啊,大理寺听说新来了一位魏大人和王大人,两人联手珠联璧合,对......”热心的太原百姓为外人介绍北晋的吏治如何清明,昭王如何公正明允。
在街角,停着一辆朴实无华的马车,周围仅有一名护卫。可若是仔细观察,便能发现数不尽的精壮汉子混迹在人群中,或远或近的守护者马车中的主人。
这些汉子气血充盈,乃是百战猛将,他们此刻小心谨慎的守护在侧,深怕惊扰了马车中的主人。
马车帘子一角轻轻放下,车内端坐着两名男子。
“王上,这样放纵魏玄成查下去,会不会出乱子?”杜如明眉头微蹙,有些担心。
自从魏玄成和王晖两人进入大理寺之后,他们就变成了太原官僚的噩梦,短短月余之内查清了数起冤案、错案,现在甚至盯上了正四品的官员。
“无妨,王晖能一展拳脚,放肆稽查,这说明王鸿在背后是允许的。此番落网的官员,虽说大部分都是郑系的,但是有不少王系的也受到了牵连。”
姜承枭顿了顿,“打出火气的人很少能冷静下来,王鸿想借着郑系官员推王晖坐实大理寺少卿之职,郑善愿亦不想白白损失。”
工部尚书的骨头,作用开始明朗起来。
虽然薛挺成为了工部尚书,并州的士族官员很满意,可是郑善愿并不满意,因为此次他输的不止是工部尚书,还有孙子的大理寺少卿,加上一个喜欢搞事魏玄成,现在有些矛盾已经逐渐明朗起来。
“王上,五万大军已经陆续进入齐郡、中原大战即将打响,这个时候可不能自乱阵脚啊。”杜如明委婉的劝道。
姜承枭微微一笑,他反倒是期待这个时候有人搞事。
“主上,时辰到了。”外面传来南霁云的声音。
闻言,杜如明拱手一拜,“王上,臣去了。”
“嗯,河东郡那边不容有失,遇事一定要和裴将军多多商量。”
“是。”
天阁,六部尚书汇聚一堂。
不同的是,这次天阁换了两个人,一个是工部尚书薛挺,一个是门下侍郎温雁飞。
温雁飞是第一次参加北晋最高等级的会议,因此显得稍有些紧张。一旁的虞庆则好生宽慰了几句,这让温雁飞略略安定一些。
他在紫微堂的任务其实很简单,简单的记录文书工作,军政大事轮不到他来插嘴。
不过这样的机会却是每个官员最羡慕的职务,能进入紫微堂,要么是六相,要么就是昭王的肱骨心腹。
譬如那位前门下侍郎杜如明,今年已经被任命前往河东郡担任郡守。
三十许岁的郡守,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
此次天阁议政,无非就是给今年北晋要做的工作拟个章程出来,然后大家商议具体细节,每个部门应该做些什么,该什么时候完成,拿出什么样的成绩出来。
以往大家都是和和气气的商量怎么让北晋变得更加富强,但是这次不同,双方针尖对麦芒,吵得有些厉害。
首先发难的自然是户部尚书郑善愿,他以军费紧张的关系,减少官员俸禄,同时责备裴矩的礼部应该减少相应的祭祀等等。
裴矩自然不干,他身为礼部尚书,自然不能让户部克扣官员俸禄,两人一番嘴炮打得激烈。
王鸿作为吏部尚书,对这种事情不会袖手旁观,很快加入战局围攻郑善愿。
另一边,兵部尚书尉迟迥对着新来的薛挺就是一顿狂轰乱炸,他发难的理由很简单,工部最近出产的军械数量不够,质量下降,影响了前线战争。
薛挺长得瘦瘦高高,老实人一个。第一次参加会议被尉迟迥这个大老粗嘴炮的有些发愣,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当即还击。
刑部尚书韦施笕也没有坐看好戏,反而帮着尉迟迥一起围攻工部尚书薛挺。
原因无二,他可不想工部再有军械走失的事情出现,到时候万一王上又让刑部去查,他还不得脱层皮。
温雁飞张了张嘴,似乎不敢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天阁六相,这吵的有点激烈啊,同大朝会上的百官有何区别?
他转头看着虞庆则,发现后者脸色十分平静,似乎早已习惯一样。他又看了看王座上的那位,发现那位也是一脸的平静。
这就是天阁的日常吗?
等他们吵了半个时辰,姜承枭喝完了一壶茶水之后,方才让他们肃静下来。
然后,先是驳斥了郑善愿减少俸禄的想法,随后以‘天下未安,一切从简’为由,让裴矩简化礼部的一些无意义祭祀活动。
接着,再以最近大理寺弄出来的冤假错案,斥责了王鸿的吏部不作为,任由蛀虫在官场祸害百姓,免去了吏部一名郎中、两名员外郎。
各打五十大板,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