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锦城烟云>第0182章热火朝天

温江富民铁工厂投产了,十几台打铁炉子烧得又红又旺,呼呼的风箱声,清脆的打铁声,此起彼伏。十几个年迈的老铁匠,光着膀子在辛勤劳动。

他们打出来的铁器,却各不相同。

锦城钢铁厂农具生产车间打制出来的板锄、条锄、洋挖、钢钎、镰刀、砍刀、斧头等农具,规格是统一的。

而温江富民铁工厂的这些铁匠们,各自为阵,没有标准,打出来的铁器,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比如镰刀,有的长点,有的短点,有的宽点,有的窄点,有的厚点,有的薄点,有的轻点,有的重点,但都能满足使用功能,而且符合各村各社的使用习惯。

这些长短不一、大小不一的农具,比起锦城钢铁厂农具生产车间生产的,质量没有太大的差别,外观要差一些,销售价格,则要便宜许多。

质量有保证,价格便宜,这是温江富民铁工厂生产的板锄、条锄、洋挖、钢钎、镰刀、砍刀、斧头等农具最大的卖点。在人们生活还非常拮据的时候,价格是最大的决定因素。

胡志强跟老张、老吴商量,准备把工作重心放到广告营销上,背上农具产品,走村入户去宣传,跟人民群众面对面的勾通。

老张和老吴都不同意这样做。他们说,宣传的事很重要,但我们得走捷径。他们建议到各公社,找到广播站,委托广播员,通过广播进行宣传。

胡志强说:“这样有效吗?”

老张说:“你是不知道,公社的广播,连接到各村、各组、各户,村民家家都有广播,覆盖面百分之百。这边在公社广播站的话筒前面一说,那边听得一清二楚。”

胡志强和老张、老吴和金大妈征求各位老铁匠的意见后,逐一制定了农具的销售价格。对于没有现钱的,可以用包谷等粮食来换。

确定下价格后,胡志强和老张、老吴和金大妈分头行动,深入到各公社,通过广播,开展宣传。

应当讲,苏建国他们决定成立铁工厂,生产农具出售,时机把握得很好。农村改革的大幕拉开,每家每户刚刚分到田和地,需要大量的农具来生产。

温江富民铁工厂,属于新兴的集体企业,产品主要服务农业生产。产品的定价,跳出了物价部门的制约,非常灵活。

而且,企业走的是自产自销的路子,生产销售一条龙,没有中间环节。

这样一个拼凑起来的非常松散的集体企业,因为迎合了市场,所以生产出来的几百件农具,一下子就销售一空。而且,有购买意愿的群众,还非常多。

市场才是最好的助推器。这十几个铁匠作坊,看到产品有了很好的销路,立即招兵买马,把兄弟、儿子、侄子,以及其他亲戚动员起来,抡起大锤,当上铁匠。一天三班,不分白天黑夜的打制农具产品。

因发展需要,铁工厂调来了三个年轻同志,主要负责农具产品的销售工作。

就这样,铁工厂在领导机构、人员配置、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都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快速运转起来,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铁工厂的筹建是成功的。老张、老吴和金大妈这些老同志,也是尽心尽职的。但胡志强心里清楚,企业按这种方式动作,是没有前途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必须得规范有序。光靠自觉,是不行的。

胡志强成了厂长,是名义上的一把手、负责人,铁工厂的发展,得由他来思考和谋划。思路决定出路。

而且,光有思路还不行,要把思路变成实践,得下很大的功夫,得全厂职工共同努力,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要实现伟大的梦想,就得进行伟大的斗争。

在胡志强的主导下,铁工厂注册登记,企业账户开设,办公桌椅购买,企业管理规定,职责分工,等等,都先后进行了落实。

筹建铁工厂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有成效,符合自己的经营发展理念,胡志强喜欢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这期间,禇卫国也从锦城钢铁厂,调到锦江公安分局工作,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警察。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工作和生活,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希望。

黄英姿则在副食店里忙碌,进货、促销、收款、核对库存。她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加快商品和资金周转。副食店的人气,非常的旺。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人气就是财气,人气旺的地方财气也旺。

胡志强的哥哥胡志华,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导师的推荐下,进入国防科工委的科研所工作。苏玉婷也留在北京,在财政部上班。

在苏家和胡家人的眼里,胡志华和苏玉婷珠联璧合,是一对金童玉女。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经过近三年的恋爱,胡志华和苏玉婷相知相恋,感情密不可分。

爱情这东西,时间很关键。认识的太早或太晚,都不行。

胡志强关上一道门,打开了另一扇窗。他决定,和黄英姿登记结婚。

胡志强和黄英姿到街道办领了结婚证。没有接亲、送亲等传统仪式,黄英姿就跟着胡志强,来到了胡家。新时代,新风尚。

胡莲和胡思敏准备了三桌丰盛的家宴。黄英姿的父母、哥嫂,苏建国夫妇,周国顺、郑楠和他们的孩子,还有韩兴勇一家,禇卫国一家,曹正伟的父母和哥嫂,大家集聚在胡家小院里。共同见证胡志强和


状态提示:第0182章热火朝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