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辛亥大英雄>第811章 中亚大会战(3)

哈萨克草原,已经进入深秋。透过列车的车窗向外看去,褐黄色的败草如地毯般向远处延伸。高低起伏的丘陵,低矮的灌木,成群的牛羊、还有天边逐渐积聚的云层。如果没有穿梭的军列,如果没有冰冷的枪炮,这肯定是个让吟游诗人赞美的时节。

但现在......整个哈萨克草原都已经是一片兵荒马乱,与铁路平行的省级公路上,到处都能见到逃难的车队。十几年前的向西移民大潮后,数以百万计的汉族和哈萨克族普通人,又开始在国民警卫队的调度下,向新疆的塔城和伊犁等地迁徙。除了自己的国民外,这一次总统还特意敞开国门,接纳躲避战火的哈萨克族和其它民族。当然,他们的行动是受限制的,只能在某个区域内活动。

对于这样的行动,国会中的民党议员指责不断,认为这是拿纳税人的钱做人情。即使支持总统的人,也认为这会加重本来就缺少粮食和物资的西北的负担,而且还会带来间谍和破坏等不安定因素。但卓凡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那些人根本不了解中亚民族和斯拉夫民族的仇恨有多深。当来自欧洲的镰刀锤子和大炮坦克架在草原上时,最痛恨他们的其实是哈萨克人!从沙俄时代起,公正就远离这片草原,斯拉夫人野蛮的掠夺和特权令人憎恶。所以当苏维埃建立时他们还曾欢呼雀跃,但很快他们很快又开始后悔。尤其是两次大饥荒中莫斯科强行运走哈萨克储备粮,之后斯大林又强行将大清洗流放营塞入草原,填充斯拉夫人口的事情,更让哈萨克人看清了红色帝国的真面目。

但此时哈萨克的力量太弱小了,弱小到不得不舍弃世代生存的家园,眼睁睁看着房舍被红军士兵强占,看着他们哄抢牛羊,然后冒着危险越过国境线。不过在总统眼中。这种弱小却是中亚独立的火苗,要想彻底清除苏联在中亚的统治,光靠军队是办不到的。斯拉夫民族来到这里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盘根错节复杂无比,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这些和斯拉夫民族有着深仇的中亚民族拥有自治和独立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苏联在这些地区的根基!腾出让汉民族重回这里的空间。

所以,怛罗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军事计划。

列车并没有在阿拉木图逗留,而是拐入了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中。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长满芦苇的伊犁河三角洲。驶入一片伪装网后,列车缓缓停下,卓凡能清晰看到远处芦苇丛中隐藏的高射炮和雷达车。

问清楚方向后,卓凡向野战指挥所走去。一路上,都可以见到第一军的士兵和军官。从外表看他们和其它部队并无不同,但如果细心就会发现,士兵的精气神很足,目光坚定,无论训练还是工作,都很专注、很认真。这些发现,都让他对自己的新部队多了份期待。

“报告!第一军作战部参谋卓凡,前来报到!”

指挥部就在车站不远,卓凡抵达时。军长楚南刚好开完军内会议。“不用介绍了,总参谋长已经打过电话给我。”楚南扬扬手,打断了准备自报家门的卓凡,直截了当的追问:“登陆艇都备齐了吗?改装的师傅和后续工作还要多久?”

“报告军长,一共是212艘40吨级坦克登陆艇和72艘10吨级人员登陆艇,前十三批的散件已经运抵,最后七批将在一周内陆续抵达。改装的师傅和备件我这次全带来了,立刻开工的话,二十天内就可以全部组装改好。”

“苏军调动的情报知道了吗?”

“在乌鲁木齐时。已经知道了一些。”

“很好。那就不用我费口舌了。横渡的初步计划有了吗?”

“在这里。”

卓凡将初步的横渡计划书轻轻放在桌上,当手指离开的刹那。有种浑身一松的感觉。实在是从进门开始,对面这位随总统从武胜关打到现在的楚南中将太直接了。没给他任何的思考喘息机会。一个接着一个问题,就仿佛在向一个堡垒发起连绵不绝的进攻!让他明显感觉到第一军和之前部队的不同。

楚南似乎没看到自己的新作战参谋的表情,拿起计划书仔细看完后递了回去:“不行!第一波只有1个装甲团和2个摩步团是不够的。伞兵落地后的协同也被你放大了,实际上他们落地后需要重新编队,至少两到三个小时后才具备初步的营连级作战能力。所以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首批横渡至少要有两个装甲团、四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团!还有,你的情报不够及时。一小时前,侦察机在卡拉干达以西的铁路线上发现大批运兵列车,说明敌人除了乌兹别克外,还有别的增援部队。如果他们压倒巴尔喀什来,这点力量是不够的!”

卓凡捏了捏拳头,刚刚才得到的情报,自己怎么能知道?不过他没反驳,军队里就是这个规矩,初来者想要在人才济济的王牌军立足,需要付出更多汗水。

“按照新的情报重新修改,再多准备一些硬壳快艇,我需要能让步兵快速抵达对岸的工具!还有,二十天的时间太长了!从现在起,全军的机修兵和技术士官都归你管,十五天内我要看到所有登陆艇都准备就绪!”

“是!”

卓凡举手敬礼,嘴角也慢慢勾了起来。这一次见面,还真是短暂而深刻!

...

楚南施展杀威棒敲打新丁时,卡拉干达的苏军指挥所内也是忙碌无比。哈萨克方面军总司令库利克站在办公桌前,手举电话怒气冲冲。在他


状态提示:第811章 中亚大会战(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