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辛亥大英雄>第893章 湄公河不是天堑(下)

别说何海了,连正准备上车回岘港的普利德上校和法军官兵都惊呆了。两栖坦克不算新技术,但欧洲在研究后都没有装备,却没想今天不仅看到别人大规模装备,还看到一个疯子师长拿坦克当船用!很快,七十二辆两栖坦克和装甲车就全部进入河道,一字长龙紧贴东岸,顺流而下。

张连生这招是情急下的突发奇想,实际上这样做非常危险。要是途中遭到炮击或飞机,肯定全军覆没。还好,现在外面下着大雨,被飞机发现的概率降到最小,倒是日军炮火让充当侦查和向导的何海捏了把汗。为减少暴露,两栖车下水都只能短暂开机,然后依靠水流推动。为加快速度,车上的陆战队士兵甚至还用上了划桨。

在岸上,留守的副师长立即接管法军炮兵阵地,二师的105榴弹炮也迅速摆开,剩余两百多辆两栖车也都做好准备,一旦被发现就直接强渡过河。或许是大雨和控制渡船的关系,日军并未发现这里的异动,一小时后两栖车队终于离开日本炮兵火力圈,亲自带队的张连生立即下令开机。

三种两栖装甲车在水中速度都是每小时10公里,加上大雨后水流加速的作用,所以启动后速度很快超过每小时13公里。真正让张连生担忧的是油料,因为三种车子在水里最多只能坚持八十公里。

当装甲营在三名安南国社向导和何海等侦察兵的带领下,如同江河中时隐时现的巨兽顺流而下时,岘港的十二架海骑兵也已经蓄势待发。除了十架运兵外,其余四架都在机身两侧安装了两挺汉一型水冷重机枪(民国版马克沁),两根弹链从特大号弹药箱内延伸而出。

原本按照飞行条例,这种天气海骑兵直升机是不准飞行的。但得知侦察连的情报后,陆战队司令东方辰考虑到孟孔的重要性,加之附近没有任何部队能在十小时内赶到,所以拍板决定动用直升机增援。堵住这股试图越过湄公河的银轮部队。不过东方辰并不知道,他的大活宝师长,已经把两栖装甲车当船用了。

等机枪手将自己和飞机用安全带绑牢后,十二架海骑兵顶着大雨向西飞去。

直升机起飞的同时,近藤元比何海的预期提早半小时抵达孟孔。虽然湄公河很长,但适合横渡的地方却不多,主要问题不是水流和船只。而是没有路。日军虽然擅长小部队作战,但面对大片没有路,甚至连自行车都无法通行的原始雨林也是不敢钻的。所以从万象至金边,可以横渡的地方并不多,占巴塞以南最近的就是孟孔。

孟孔其实是个江心岛,宽阔的湄公河在这里被数十个大小沙洲分流。所以水深浅,水流慢,非常适合部队横渡。而且孟孔有泥路直达阿速坡,可以绕到占巴塞后方。

三十八联队联队长近藤元是510事变后上台的激进军官,也是铁杆的大陆派。两次失败让他们这些大陆派怀恨在心,一直认为中国才是日本最大的死敌,不打败宿敌就无从谈帝国崛起。所以得知德国以弱势战胜拥有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后。反而平添了击败死敌的信心。“搜集船只,其余人准备渡河。”到达孟孔后,他一刻都不想耽误。

“大佐阁下,要不要先派人过河侦查?”

“不用了,支那人的炮舰还在西贡呢,没必要浪费时间。”面对参谋的提醒,近藤元摆摆手。

近藤元信心十足,因为情报说。顽固的法国人还用炮舰堵着湄公河入口呢。没有军舰,又身处中段雨林区,占巴塞的支那陆军是无法迅速越过雨林和水网天堑增援这里的。

命令下达后,孟孔附近的渔村就传出叫喊和枪声,大队的日军士兵骑着自行车冲入村庄,强行征缴渔船。为抓紧时间,遇到敢反抗的人。往往是立即开枪打死。听到这些枪声,近藤元不仅没阻止,反而露出了笑容。三十八联队是一支历史悠久的步兵联队,连久迩宫邦彦亲王都在联队中服役过。要是连杀人都不敢,还怎么保持战斗力?

近藤元不在乎枪声,但却惊动了一群顺流而下的煞星。“停车!停车!”听到隐约的枪声,冲在前面的何海立刻喊停,还向身后几公里外的主力挥旗提醒。“怎么停了?”跟在后面的“海蛇”慢慢追了上来,张连生钻出坦克,询问情况。

“应该是枪声,恐怕是我算错,日本人提前到孟孔了。”何海有些自责,没想到自行车速度比他想的还快,使得原本准备的伏击战一下子变成了遭遇战。

“来得好!”张连生却一点都没在意,这些天他都被天气给憋坏了。别管什么伏击战还是遭遇战,只要能打仗出口恶气就行。所以他立刻发信号,让后面的“水獭”分出十几辆先上岸,绕道后面去堵住日军。两栖装甲车上岸的条件很复杂,需要沙地缓坡,所以一个连的水獭花了十几分钟,才找到上岸的地方。等迂回部队钻入雨林后,张连生挥挥手,剩余部队立即开足马力向孟孔冲去。

“伍长,后面好像有声音。”白濑陇三站在刚搜罗到的渔船上,听到身后有异动,立刻放下摇橹推了下拿着一袋白糖的伍长。糖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日军每到一处就会挨家挨户的搜集。伍长一心都在白糖上,没注意到空气里低沉的引擎声。直到白濑提醒才站起来:“机船,肯定是机船。太好了!友立君,准备好机枪!白濑,掉头靠过去!我们给联队长一个惊喜。”

伍长听清楚声音后,兴奋地大喊起来。要知道他们搜集的都


状态提示:第893章 湄公河不是天堑(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