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在四千米高空,酷暑一扫而空。文學馆东海的波涛一刻不停拍打着日本海岸,这个从明治维新崛起的岛国,在一次旷世海战后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亚洲。所以在日本国内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说是日本打败满清北洋才开启了现代中国,所以中国人应该感恩,服从日本的领导。这个说法在辛亥前后有着相当大的市场,民党先驱默认,很多中国年轻人也被吸引前往日本学习。但事与愿违,当杨秋和国社党横空出世,利用欧战前的种种矛盾将日本逐出大陆后,日本的重要性迅速下降,并最终在沙特建国后被彻底取代。
所以日本怀恨在心,三十年来无不梦想着再用一次甲午式的进攻,以弱胜强夺回亚洲老大地位。为了这个目标,在国家经济和资源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日本依然对内盘剥,对外积极和苏联勾结,从美欧遏制中国的政策中获利,大肆从欧美手中购入廉价的钢铁等原材料,还积极拓展太平洋殖民地,并最后通过对外扩张的模式穷兵黩武,在陆地大海和天空持续与中国进行着无声地军备竞赛。
今天,这场竞赛终于来到终点。
周志开看看手腕上的飞行员专用手表,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已经是晚上八点十分,距离预定的“台风登陆”仅剩二十分钟。窗外两架同样安装雷达的海轰七和他一起组成三角队形,十二架刚刚服役的空军歼八天权战斗机保护在外围。“队长,那是什么飞机?”首次见到天权的投弹手很好奇,脸颊贴在窗户上,满眼的求知。
“北方雷声公司的歼八,外号天权。流线机身、马克姆座舱。层流翼、前缘襟翼、1500马力水冷v12发动机、六挺12.7毫米机枪,作战半径和速度比双头蛟还强......。”周志开是海军一级飞行员,参加过海军对天权的考察,介绍起来头头是道。但其实这款以著名的p-51野马为原型开发的战机和野马有很多不同,当然这些都是飞行员们不知道的。他只知道,天权因为大量采用新技术和制造复杂的流线外形,所以价格昂贵、生产难度大,单架工时足够制造两架闪电,所以连财大气粗的空军都不得不咬牙将最初的两万架预产合同减小一半。不过与天权的先进相比。他更在意此次突袭的手段。夜晚利用雷达导航,进行机群跨海长途奔袭,这应该是人类空战历史上的第一次。虽然还没发现佐世保,也不管成不成功,此次行动都能为日后的大规模航空夜战提供宝贵经验。
夜色是战争的最佳掩护。由于日本没装备雷达,所以他率领的“滚雷”中队颇有点如入无人之境的感觉。但这不代表就能轻易找到佐世保。下方稀稀落落的灯光,让他担心地皱起眉。日本毕竟不是欧洲,城市发达率和电力供应连民国东南发达地区都比不上,所以至今无法准确定位。拖得越久肯定越不利,日本没有雷达但有耳朵,机群的噪音在夜晚可以传播很远。所以为最后定位。海军会用潜艇向天空发射灯光信号。
但到此时还没见到信号,他有些焦急,如果二十分钟内无法见到信号,他就不得不主动降低高度。采用深入陆地目视搜索的方式,但这样一来肯定会在进攻前被发现。“让战斗机散开,准备下降......等等,队长。看那边。”就在他准备采用备用方案时,副驾驶猛地手指左侧大喊起来。顺着手指。海面上出现了三盏成一字排列的红色灯光,忽闪忽闪不断发送莫尔斯码。导航员立即拿笔记录下密码,核对确认无误道:“是我们的潜艇,目标就在东北147公里。”
“检查炸弹。滚雷一号呼叫,目标方向东北147公里,二号、三号跟着我下降至2500米高度,成一路纵队准备投弹。第一骑兵小队负责引导,下降至1000米高度,发现目标后投放照明弹,其余小队注意四周空域保护轰炸。”因为不知道日本的无线电技术达到什么程度,所以为避免被发现,一路上滚雷中队都保持着无电线静默。
下令后,两架天权率先下降至一千米,同时三架海轰七也降至2500米高度,机枪手开始进入战位,投弹手和导航员钻入弹仓,检查刚刚出厂的“滚雷无电线引导炸弹”。这种炸弹和德国的弗里茨x原理一样,但外形不同。全重一点六吨、装药两百公斤tnt、头部尖锐、橄榄状弹体更细长、没有环状尾翼。四片尾翼曾十字星状,且比较宽厚,尾翼末端有四组红色灯泡。炸弹投出后,控制员能通过尾翼的红光来判断轨迹,并用无线电控制方向舵,实现较高命中率。当然,要想用好“滚雷”,必须使用专用瞄准具并进行长时间训练。
轰七模板来自b24,算不上纯正的战略轰炸机,相比原型,机身更宽更扁,弹仓也更大,可携带十吨级的超级炸弹。为人诟病的弹仓卷帘门也被改为传统向外打开的硬质舱门。但不得不说,轰七的机体结构强度和耐揍能力还是不如b-17,这不是技术和制造的原因,而是上单翼飞机本身的缺陷,不如下单翼飞机强度高。不过对付日本还是可以的,因为日本战斗机普遍装备的是7.7毫米机枪,虽然射速快,但威力实在是不怎么样。
和往常不同,周志开并没采用俯冲急速下降的战术,而是缓慢盘旋逐渐降低高度。这是因为“滚雷炸弹”和传统炸弹不同,无需低空投弹。如果不是夜晚,甚至可以从六千米以上高度投弹。
一百多公里飞机来说也不过几分钟,等周志开下降到2500米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