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十天开学,两个人决定返回滨城。岳雪莲身为老师要提前进校工作,柳晓楠也想趁着这段时间,把岳雪莲的家装饰一下。
简单地收拾好行装,换洗的衣物和日常用品都留下来,省得下次往回带。晚饭后,一家人坐在炕上唠嗑。柳致心嘱咐儿子要照顾好岳雪莲,姜长玲则拉着岳雪莲的手依依不舍。
一个多月的相处,姜长玲慢慢喜欢上岳雪莲。漂亮有文化,说话待人听,却一点没有大学老师的架子;热情有礼貌,一口一个阿姨,在外人面前给自己撑足了面子;会做饭还特别爱干净,瞅空就收拾家,家里家外干净利落;她对儿子更是没说的,该洗洗该涮涮,陪着儿子一起写作熬夜。
最为关键的是,两个人好像还睡在了一起,更得拿她当儿媳妇看待。老调重弹,姜长了五百块钱,给岳雪莲压腰。
正说着话,关得玉推门进来,满脸愁容。一问才知,关小云的婚事出了岔子。
年初的时候,关小云和董小军已经登记,领了结婚证。公公婆婆事先征询了关小云的意见,是单独出去过,还是跟公公婆婆一起过。
单独出去过,董小军的户口从父母的户口本上迁出,他俩单独领一个户口本,等候单位分房子,当然,暂时也可住在家里;如果愿意跟公公婆婆一起过,关小云的户口落在公公婆婆的户口本上,等于是家里增加了人口,就可以申请更换楼房。
关小云反复权衡,最终决定把户口落在公公婆婆的户口本上。董小军只有两个姐姐,兄弟一人,将来公公婆婆的房产和存款,都是留给他一人的,养老送终也是要靠他一人的。
另立户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要到房子,还未必是楼房;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生活费由老两口承担,小两口的工资可以攒下来,还可以住上楼房,何乐而不为?
六月末,董小军家如愿以偿地用瓦房换楼房,搬进了新居。五十几平,两居室,五楼,相当不错了。关小云另租了房子,把缝纫机搬了过去,伸手跟人要,不如自己多挣点。
婚期定在十一国庆节,彩礼给了,该置办的都置办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想到在送亲的问题上起了争执。
公公婆婆的意思,关小云家农村那头送亲的少来几个人,只给留一桌酒席,自己坐车来,租车太贵了。
关小云坚决不同意,这不是瞧不起娘家人吗?谁家结婚不租车?只允许几个人送亲,在外人看来,是娘家那头没人吗?一辈子就这一件大事,谁不想风风光光地出嫁。
事情就卡在这里。关小云坚持要租一台大客车,给娘家人留出四桌酒席来。公公婆婆接受不了,从农村到城里,租一台大客车,那得多少钱?农村人不文明又特别能吃,四桌酒席又得多少钱?
工薪家庭,为了给他们筹办婚礼,已经倾囊而出。
关小云觉得公公婆婆不让步,是吃准了自己已经跟他们的儿子登记,再怎么闹也得结婚。如果现在就服软,将来还有好日子过吗?她毫不妥协,没钱还提什么结婚?
关键时刻,董小军不但不向着她,反而劝她体谅一下他的父母,做出一点让步。她把火气撒到董小军的头上,登记了就一定非得跟你结婚吗?董小军也急眼了,不结就不结。
矛盾越来越激化。关小云一气之下把话说绝了,不答应她的条件坚决不结婚,大不了再办一张离婚证。她跑回家里,跟父母宣布,婚礼取消。
哪能拿婚姻大事当儿戏,可谁劝都听不进去。
关得玉觉得孩子不懂事,大人不能不懂事,婚期一天天临近,这件事还得冷静处理为好。说了归齐,不是关小云的公公婆婆怠慢她,是城市人对农村人的整体歧视,是一种普遍现象。
他想亲自进城找亲家谈谈,也想让柳晓楠和岳雪莲去劝劝关小云。
柳致心说:“农村人的一些习俗确实不能带到城里去。菜上桌还没等动筷子,先挑好吃的自己装起来带回家去,捡菜不能见捡到城里去。”
关得玉说:“这件事我想到了,已经特别嘱咐过。我原本也没打算成群结伙地派人去送亲,毕竟不是农村,路途也很远,十几个直系亲属总可以吧?不租车,让自己坐长途汽车去送亲,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实在不行,我出钱租车。”
柳晓楠插话说:“我一直觉得亏欠三叔和小云,早就有过打算,等小云结婚时,我送上一份大礼。车的问题我来解决。”
关得玉说:“你没有亏欠我和小云什么,哪能让你花钱租车?”
柳晓楠暗自惭愧,他说:“小云的婚礼必须风风光光。纺织厂新进了一台面包车,能坐十几个人,我找厂长说说,应该不成问题,顶多咱们拿几个油钱。”
关得玉很满意:“这样是最好不过了,那你就多替三叔跑跑腿。”
一直旁听的岳雪莲说话了:“我也能找到一台车,两台车送亲,足以让他们另眼相看小云。”
柳致心嘱咐说:“你俩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不能把大话说在前头,不能出任何岔子。”
关得玉露出笑容:“我相信他俩的办事能力。”
柳致心对关得玉说:“车的问题解决了,你就不必亲自登门,上赶子不是买卖,咱家的闺女又不是嫁不出去。年轻人闹点别扭没什么,让他们自己解决去。”
关得玉说:“我担心小云,回去以后不会跟公公婆婆好好说话,把事情再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