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259章子龙圆鼎

内藤淳一其实很不愿意见李承。

可架不住他身边有人想要认识这位来自港岛的年轻华裔。

主动招呼李承的这位先生,是他也不愿得罪的角色——神户市立博物馆的捐助人之一,筱山町商贸协会的副会长,前兵库县议员。

“威尔斯,又有收获?”李承盛装有葫芦笔筒的木匣递给吴伟时,内藤淳一的眼睛瞄了瞄盒子,旋即看向李承笑着点头。

又朝刚才说话的那位伸手示意,“这位是千石唯司先生,千石贸易株式会社社长。”

“千石先生,幸会!”李承接过对方伸来的手掌,晃晃,微笑点头。

“中国我每年都要去一趟啦,李生祖籍中国哪里的啦?”没看出来,这位穿着西服的瘦瘦的东瀛人,说得一口流利的粤语,还懂得中国人的谈话习惯。

“祖籍应该是羊城附近,只不过我出生在港岛,一直也没机会回去。”松开手,李承很礼貌的回复刚才他的招呼,“千石先生刚才说有事?不知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

“刚才听李生一番话,让我等受益匪浅,真真是年轻俊杰啊……”

李承站在一旁微笑,等候这家伙哔哔罗罗地夸奖自己两分钟。

对反也意识到自己的废话太多,忽然放低腔调,“李生,对中国高古青铜器,熟悉吗?”

他手中有高古青铜器?这就是他的问题?

金石学是一门专业知识非常强的学科,对基础知识要求非常高,每一所大学文博类专业基本上都会开设这一课程,学的人多,并不意味着懂得人多。

这门鉴定,非常吃功夫,也就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琢磨和研究,因此,青铜器鉴定高水平的,基本上全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问一位年轻人,懂不懂青铜器?要么是真不懂行,要么是对问话对象信心很足。

李承立即警惕起来,眉头微皱,“略懂。怎么,千石先生手中有高古青铜器?”

为什么警惕?

东瀛是中国高古青铜器第一收藏国,同时,也是中国高古青铜器赝品的重灾区!

因为文化上同宗同源,中华金石学在东瀛同样有着众多的拥趸,不仅学术机构、博物馆喜欢收藏高古青铜器,还有数指不尽的私人藏家。

清末民初乃至二战结束这六七十年,东瀛人曾大肆搜罗中华文物,其中,青铜器被列为重点类别,在侵华战争期间,甚至有专门的小组搜罗这些高古青铜器。

因此,在当时,一大批技艺精湛的作伪者,或为保护珍品,或为赚取暴利,或为国仇家恨,开始青铜器伪造,致使大量赝品高古青铜器流入东瀛。

只见千石唯司哈哈一笑,有些得意,“前些天,从中山家后人那里,匀来一只鼎器,这不,碰见内藤先生,就想请他……还有大家帮忙鉴定一二。如果李生有空的话……还请帮我掌掌眼。”

鼎?李承一惊,连忙问道,“镬鼎?升鼎?羞鼎?”

青铜鼎代表着什么,每个中华儿女都很清楚。

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青铜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中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也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问鼎天下、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力相助……这些成语已经成为华人人格塑造的金玉之词!

在古青铜器中,鼎是永远的正朔,统治权威的象征,其它青铜器都不具备这一点。

在周代鼎制中,鼎按照规格和用途不同,又分为三类:镬鼎、牢鼎和羞鼎。

镬(音火)鼎,是专门用来炊煮三牲牛、羊、豕的鼎,又分为牛镬、羊镬、豕镬等。因祭祀时需用整体或半体牲肉,所以镬鼎形体都较大,以便能容下整性。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大鼎通常都是有高等级墓葬中才会出现,并且只随葬一两件。

著名的司母戌大方鼎就是镬鼎。

镬鼎虽大,但本身却不是最为尊贵的,周代用鼎制度的范主要是通过牢鼎来体现。

用鼎制度的核心在于各级贵族用牢鼎的数量多少,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的“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说的就是牢鼎。

因为牢鼎能体现用鼎制度,所以又称为正鼎;又因为祭祀时将牲肉从镬鼎取到牢鼎的过程叫“升”,所以又称“升鼎”。

至于李承所说的羞鼎,则位列第三,其作用是用来盛放羹汤、肉酱等调味料,所以又叫做羞(馐)鼎、陪鼎,一般体型较小,市面上较为常见。

正因为鼎的种类不同,价值不同,所以李承第一时间问出这句话。

“哈哈!李生果然是行家!”千石唯司笑得越发得意,将脑袋向李承这边探探,故作神秘的放低语调,“威尔斯先生去看看不就知道了?绝不会让您失望!”

李承的目光从他的脸上,再到内藤淳一。内藤手掌摊摊,示意自己也不清楚。

无论真假,李承很快下定决心,去看看,他问道,“千石唯司先生,能参观您的珍藏,自然非常荣幸。只是,现在您和内藤先生准备……?”

千石唯司指指展会会场西侧的住宅区,“啊哈,我在神户的宅屋就在不远。我和内藤教授几位,正准备去呢。”

既然不远,那就走吧,李承低声嘱咐胜元兄妹两声,让他俩暂且在附近茶室或者商场转转,稍后一道回红叶陶瓷。

小结衣有些不乐意,李承“偷偷”给她塞五


状态提示:第259章子龙圆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