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461章掉包换货

斗门百货市场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前身名叫“斗门墟”。

听其名知其意,墟者,集市也。

斗门墟的历史很长,北宋时间称之为“潮居里”,巡检司驻地。巡检司有很大的职责是查抄各地不法商贩,搜集上来的货品都堆在这一带,然后再被巡检司的人转卖出去。

这种转卖存在许多不合法的地方,有着“黑市”交易的味道,也就是说,斗门墟早在八百年前就已经有了黑市血统。

明末清初,斗门墟越发兴旺,海盗劫掠来的船货,有不少在斗门墟上岸交易。

为了打击这种偷税漏税的不法交易,雍正九年,朝廷再度在斗门墟设立巡检署,并筹建正规的墟市,意图将这种黑市交易规范朝廷控制范围内。

然而……1850年代开始,洋人登陆,斗门一带再度成为洋货包括鸦/片在内的黑市交易天堂。加拿大籍工程师嘉理慰等人统筹规划、设计,博采欧美各国古典建筑之精华,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里陆续建起了广英祥、大昌、祥盛等10余间店铺,及多间百货店、中药店、米铺、钱庄,形成今天的斗门古街。

从此,斗门,就成为向港澳——欧物的重要“南通道”之一。

可以说,斗门的黑市血脉,已经渗透到骨子里。国门谱一开放,这里立即死灰复燃,再度兴旺起来,并有了今天的局面。

准确的说,斗门墟黑市范围很大,斗门百货市场仅仅只是前市,它还包含了外围的斗门古街中众多商家店铺,以及周围的一些村庄。

李承依稀记得,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斗门古街被列为国家级古建古街,珠江市加大整顿力度,撤掉百货市场,才将这条通道彻底堵死。

按照李承的指点,吴伟将车停在福音堂——斗门古街上一栋德式二层教堂前。

三人下车,目标是福音堂右侧的那家略显破旧的门房,木质牌子斜靠在台阶侧面,上面写着“太古国际进出口商贸公司”。

店内挺大的,也乱糟糟的,长条形纵深很深,两侧堆着电子手表、计算器、港货皮包、衣服、各类光盘、磁带、随身听等各色货品,一堆一堆的。

不少人在这里打包,额,他们家做的是大生意,全国各地有不少人来这“拿货”。

李承三人进来,许多人抬头看看,随即又低头拣货。

这中间有名小伙计,去摩罗街三人组公司送过货,认识李承,立即放开身边的客户笑脸迎上来,“李老板今天过海了?”

李承看着有点眼熟,叫不出名字,笑道,“店里生意不错啊,水根老板呢?”

“今天百货市场出大集,老板带人去市场那边出摊了。”

李承啼笑皆非,王水根如今在斗门也算一号人物,怎么做事还这么小气巴拉?一个大老板亲自带伙计出摊?只得又问道,“阿奎老板呢?”

“早些天回村进货,还没回来。李老板去后面坐会喝杯茶?我这就去喊大老板?”这位小伙计挺机灵的,知道自家两位老板与这位港岛老板关系甚好,拟出门跑一趟。

“算了,把摊位号告诉我,我自己逛逛。”李承摆摆手,又指指门口,“车放在门口,帮忙看一眼,别被人撬了后备箱。”

“中!您放心,在太古店门口,那帮贼仔不敢动!打不死他!”小伙计的话很霸气。

这家店的两位老板,与李承颇有渊源,就是摩罗街店面未开业前,送去凤冠、紫玉箫、青玉笛的那对倒土夫子,王水根和王胜奎叔侄。

在李承那里交易走八万五港纸后,这对叔侄一个月后再度来港二度交易,李承宴请这对土夫子一顿,席间,王家叔侄透露长期合作的意愿。

李承很是真诚的帮这对叔侄筹划一番,告诉他们,既然来港不易,那回去就不能空手,带些港货回去贩卖,一来一回,两度赚钱,何乐不为?

王水根还是有些聪明劲的,很快明白过来,选择珠江斗门,成立这么一家国际商贸公司,做起了老板,专做针对港澳的进出口商贸,还真的被他们折腾起来。

这对叔侄还算有点良心,还记得李承的点拨之恩,时不时整理一些西洋艺术品,发给三人组摩罗街店。

这次李承来斗门,就是希望这对叔侄将摩罗街店面供货常态化,变成稳定渠道。

跨江过海,又在海关门口逗留近一个小时,此时已经中午十一点,百货市场的人流高峰早已经过去,但依旧还有不少人。

水果、农产、水产、粮油等摊位过后,开始进入小百货区,这里的摊位上,已经能看见零星的古董文物的陈列,当然,百分之九十九是赝品。

能想象用青铜方鼎盛放散装糖果的画面么?李承面前就是!

能想象用德化白瓷净瓶插苍蝇拍的效果么?李承很快看到!

…………

这就是一个告示——本店老板经营古玩艺术品,可以深聊。

李承看着挺可乐的。

他沿着糖果点心区摊位往前走,还真的被他瞅见一件不错的“告示”。

这是一幅竖轴《莲座大士像》,挂在点心摊位的最里面,画作下方的水泥货物台上,三只塑料盘子分别盛装着几只苹果、一把巧克力、一盘子糖果。

挺新鲜的供法。

距离有些远,看风格有点像丁观鹏的佛画像,看真。

丁观鹏是雍正四年成为清廷供奉画师,在画院一待就是五十年,在山水、人物上颇有造诣,其中佛像画作,当


状态提示:第461章掉包换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