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月份后,气温逐渐开始回升。虽然最低温度仍有零下十几度,白天却在零度左右。村子里变得越来越有人气。

这天是叶林福家小儿子叶则全成亲的日子。村子里能来的人都来了,院子里挤挤挨挨。叶则全的同窗同僚自是不和叶家村人坐一起。堂屋上另开了几桌,由叶明泽和蒋敬之在座上陪着。

叶则全的新房改建过,分了内外两间。外间住丫鬟妈妈,内间住小夫妻两个。

申时初,喜乐响起,新娘子的花轿抬进了叶家。刘二小姐这次只带了两个下人,一个大丫鬟,一个妈妈,再多没地安置不是?其他的人先一步住进了叶则全在县城买的一进小院里。

这次她只住到回门那天。由于家里大伯母也姓刘,只能委屈她叫小刘氏。这个称呼也只在叶家村被叫一下,到了县城,她自会被人称为叶五夫人。

当初蒋敬之嫁进来时,成亲第二日的头一餐,他并没有做。这对于男妻来说,可做可不做。对于女子来说,至少也得意思一下。不要求全部都做,奉上一两个拿手好菜,还是应当的。

小刘氏做了一道瘦肉粥,其他的由她带的厨娘完成。这顿早餐做的很是精细。叶老爷子考虑到小儿媳妇只会在叶家村呆两天,这两天的吃食张罗的很是丰盛。

蒋敬之比小刘氏还大两岁,却比她小了一辈。今天自然也收到了礼物,一个男式银钗。不算贵重,却也算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当天晚上,叶老爷子告知几个儿子,明天分家,并大致说了如何分法。几个儿子都没有意见。

第二天一早,叶家村村长和叶氏族长早早来到叶林福家,为他们分家做个见证。分家这么重大的事情,自然也少不了叶老爷子两个弟弟。

等所有人到齐后,叶老爷子宣布开始分家。

所有财产分成六份,五个儿子一家一份,叶老爷子一份。

田地一共一百零八亩,原先每房负责的那十八亩田自然归在他们各自名下,剩下两亩菜地,五个儿子一家三分地,叶老爷子五分地。

粮食一共还有四万多斤,每家分到六千五百斤,多余的归叶老爷子。

家里的渔船作价三十两银子,最后由老三老四两家一起拿下。其他人每家分到五两银子。

家里还有七十几两银子,一家分十两。叶则全上次借的四十两,这次一并都还了。

至于叶家这个宅子则归老两口。他们家在村里没有其他房子,几个儿子需要自己买地建房。

剩下的都是很琐碎的东西,菜蔬家畜农具之类,也一一划分。

最后是叶老爷子老两口的赡养问题。没想到前面都顺顺当当,这个问题倒让几个儿子起了反应。

叶老爷子决定跟着小儿子住。叶家村多数人家都是跟着大儿子住,他们家比较特殊。

其实沉下心来想一想,完全能理解叶老爷子的想法。家里出了两个举人,叶老爷子肯定会在两人之中选一个,叶明泽是孙子,总归跟叶老爷子隔了一辈,这还没算上温氏。两个原因加在一起,他也没其他的选择,只能跟着小儿子。

这个消息就像石子落进水中,只荡起一丝涟漪,很快就被大家消化。

至于赡养问题,叶老爷子和叶则全名下的三十六亩地,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一家负责四亩,剩下的二十亩,他打算佃出去。之后除了四时节礼之外,不用他们再操心。叶家老宅可以任他们住,直到房子建好为止。当然没有哪个儿子会死赖着不走。

叶明泽一家聚在一起,商讨接下来的方案。

叶母算了算手中的银钱,算上今天分到的,差不多有五十五两,起个房子还是绰绰有余的。叶父叶母原本只想买个两亩地左右的宅地,叶明泽没同意。他打算把村西北角靠近后山这一片全买下来,只可惜现在钱不够,只能先买一部分。宅地比农田便宜不少,在叶家村,宅地每亩差不多一两银子。

他手上还有三十几两银子,只能先买三十亩宅地,蒋敬之手上的他不打算全部动用。他们一家先在宅地中间圈出一个三进院落。暂时只起第一进的七间正房,其他的等以后有钱了再说。三进院落周围再起十五个独立的一进院子,每一进都占地一亩。这么算下来,十八进房子最少能容纳五百多人,住个一千人也是没问题的。

剩余十二亩地,正好作为菜地,还能养些鸡鸭猪鹅之类家禽家畜。这个比例还算正常。这边每家后院和前院基本一般大,后院多数都用作菜地。

叶明泽为了以后考虑,提议父亲和大伯商量,让他们把房子建在他们边上。两家人挨着方便互相照顾。

叶父和叶明泽当天就把宅地买下来,正式的红契要村长去阳山县城官府办理。地契自然是记在叶明泽名下,起房子的钱也由他来出。父母手中的银钱和田地都归他们和两个弟弟,算是叶明泽对两个弟弟的照顾。

叶父叶母知道叶明泽夫妻两个手中有钱,也就随大儿子的喜好,没有多管。

叶家一下子分出去四家人,每家还都要起房子,叶家村顿时热闹起来。特别是叶明泽买了偌大一片宅地,村民议论了好些天。

很快,到了小刘氏三朝回门的日子。叶则全夫妻俩直接回了阳山县城,叶老爷子和温氏则暂时留在老宅里。他们要等二十亩田租出去后,才会跟着小儿子过。

三月末,温度仍是不高,叶家村的渔船却陆陆续续开始出海。叶明泽自然也


状态提示:第19章 分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