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都市现代>车游记>第165章人生何处不相逢
,但茶卡的人仍然多得离谱。

年轻人们根本不怕冰凉的湖水,纷纷走进盐湖,湖水立刻绘出一群完美的倒影,像神游蓝天,像云中漫步,而这“天空之镜”则把他们嵌入了梦一样的仙境。

在茶卡盐湖充满欢笑的湖面上,人们尽情地撒欢,忘情地撒娇,在水中飘出各式各样的亮丽身影,玩起水中各款各异的造型姿态,印上一幅幅天之境的浪漫留影。

吴雅在听过江北关于大青盐的介绍后,情不自禁赞叹道:“这盐湖转型的华美......”

做了三千年的实力派,如今的茶卡摇身一变,靠颜值征服了无数游客。

爱美的少女们甚至有些已经脱下了鞋子,不管不顾的在湖中嬉戏,在水中飘出各式各样的亮丽身影,玩起水中各款各异的造型姿态,印上一幅幅天之境的浪漫留影。

而这些留影的远处,则是一片银白的世界。

盐湖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青藏高原从前是海洋的一部分。

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这块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而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一个。

茶卡盐湖位于茶卡盆地的西部,盐湖的边缘呈放射状展布的茶卡河、莫河、小察汗乌苏河等河水直接入湖,并且在湖区东部泉水发育,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茶卡盐湖湖盆。

江北和吴雅昨天所去的漠河盐场,说白了就是茶卡的附属湖。

据茶卡内的晒盐人介绍,茶卡盐湖生产的食用盐,天生氯化钠含量达97以上,可以直接食用。

甚至还有人建议,可以事先准备一网兜鲜鸭蛋,进了湖区就往湖水里一沉,回来的时候提溜起来,回家就能煮咸鸭蛋吃。

江北自然没把这种开玩笑似得建议当回事儿,但一回头发现吃货吴雅正在做思考状,似乎对这个建议很看好……

茶卡不产茶,湖里也不产鱼虾螃蟹,菱角莲藕更是没门。

这湖水静、净得很。

吴雅好奇的偿了偿!

“齁咸!”她吐着舌头,表情又成了很经典的囧字形状。

估计她要是能忍住了多含一会儿,舌头就成了咸口条了。

在这里江北还看到了很多“同行”,他们似乎是一个城市的摄影协会集体出动。

在询问过后,江北才知道。

这是一群执著的摄影人,为了拍摄水映星空的美景跑遍了大半个华夏。

昨天来到茶卡盐湖才如愿以偿。

在沟通的过程中,这群摄影师的组织者还很生动的向江北举了个例子。

“我们要排除像武汉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灵动的作品!”

一旁的吴雅忍笑忍的难受,而江北则十分得意。

被陌生人夸赞的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那个摄影师也是个开朗的性子,主动又说道:“这里是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空气稀薄纯净,远离城市光源,水体凝重稳定,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可以拍摄出灿烂银河倒映水中的神秘幻影。”

江北很客气的回答道:“恩,我也是慕名而来,的确是这样的。”

“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中走,宛如画中游”那人摇头晃脑,不像个摄影师,倒像个舞文弄墨的文人。

告别了这些“同行”,江北和吴雅继续湖中心走去。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景点,能直达湖中心的铁轨。

铁轨上还是不是的又造型卡通可爱的小火车驶过,非常有趣。

茶卡的这些小火车,以速度慢而出名,以沿途景色秀美而著名。

沿途没有参天大树,甚至连野草都生长的惨淡。

望眼瞧去,蓝蓝的天空下便是无际的白海盐沙,一汪湖水倒影天空。

它原本是盐运的主要工具,建为景区后保留了铁轨,换了车身,便成了旅游专线。

铁路蔓延,到达最远的湖心约3公里距离,时长约二十分钟。

供游人走的盐路铺设在铁道边上,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

茶卡盐湖的小火车上行50元/位,下行50元/位。

和观景台的门票相比,这个价格说实话,有点贵……

如果是江北自己一个人,他肯定会选择牺牲自己的体力,徒步而行,不近省钱,还能有更多的角度拍摄自己想要的镜头。

但此时的他带着吴雅,不愿让她太累,便选择了乘坐小火车前往湖心。

这个小火车给人的感觉虽然看上去很不错,可是坐上去就不那么理想了,不仅速度慢的吓人,车厢还四周通风。

如果说在夏天还可以,但在此时多少有些“寒风凛冽”的感觉。

不少衣服穿得少的游客冷得直啰嗦,好在茶卡盐湖10公里途中景色不错,一路又有很多景点洗眼睛,能让人忘却一些温度上的不足。

江北看着明晃晃的湖泊和用盐堆起来的人物和山水盐雕塑像,感觉很有特色。

其中一尊名为西王母的群雕,非常引人注目。

相传盐湖里晶莹剔透的青盐,就是西王母为解救苦难中的黎民百姓,派来一千位仙女日夜看守而流下的汗水的结晶。

所以汉代时西王母就成为了民间信仰,现多传为能佑护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

群雕中西王母端坐于中,二位臣子手捧朝笏相对而跪,西王母的至尊地位由此可见。

不过盐雕和普通雕塑的差距很明显,不同于普通雕塑的细腻,盐雕的风格很粗犷。

一是和材料有关,二是袒露


状态提示:第165章人生何处不相逢--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