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之大科学家>三八五 才施偃月行军令
先虑败,也是出于对全省民众的爱护,不应责备。孙某之所以倡言山西扩大煤炭生产。一是因为煤炭开采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助于解决民众就业,帮助山西黎庶脱离贫困;二是因为中国工业即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煤炭,我们要预做准备;三是因为除了工业需要大量用煤之外,日常用煤的地方也不少。

“相关数据表明,1903年英国共使用了1.67亿吨煤。其中各种工业用煤1.35亿吨,家庭用煤也有3200万吨。同期英国人口为4200万左右,而中国人口是他们的10倍。有四万万之多。虽然广大的农村目前更多依赖于木材秸秆等燃料,而不是煤炭,但生活在城市中的民众也有三四千万人,只要一个发明来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对于煤炭的需求将突飞猛涨。恰好孙某现在就有这样一个非常实用的发明!”

孙元起所说的“发明”。其实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蜂窝煤,也就是俗称的“煤球”。蜂窝煤是在煤气、液化气诞生之前家庭炊具不可或缺的燃料,特别是在各大城市、乡镇,绝大多数都使用蜂窝煤,甚至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仍使用它烧饭或取暖。

蜂窝煤的名称是北京人首先叫出来的,但发明人却是20世纪20年代初山东德州一家煤栈的炊事员,名叫王月山。王月山以前做过铁匠,每天起床就先捅开铁炉子。用铁条一捅,火苗立即从捅开的洞眼中“呼呼”地冒出来。这种常见的现象给了他一个启示。他就根据炉膛大小,用煤粉捏了几个大煤饼,并在上面均匀地戳了几个洞,结果火苗很旺,煤也节约了。

后来,王月山用铁打了一个模型,将煤渣用水搅拌均匀,一个个打出来。这种有洞的大煤饼,便在德州风行起来。解放初期,这种有洞眼的大煤饼便传到北京,因为它的形状酷似蜂巢,所以北京人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即“蜂窝煤”。

孙元起刚到清末的时候,冬天烧火盆都是用木炭或者劈柴,那时候就特别怀念小时候用过的煤球炉。后来兴建经世大学,校园里通上了暖气,才忘了这一茬事。今天提到煤炭的用途,才又回想起来。如果蜂窝煤和煤球炉联袂上市销售,会不会带动煤炭使用量的提升?

谷如墉似乎也有些担心:“老朽在甲午年(1894)听说,中国产的煤含硫量高,煤屑散碎,烟重灰多,质量不佳,很不好用;日本舰船烧的都是从西洋进口英国威尔士煤、法国洛林煤、德国鲁尔煤,质地上乘,这也是北洋水师惨败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所产的煤炭不大合用,大人的发明恐怕只会便宜了洋人,而不是我们自己吧?”

孙元起道:“谷老先生无须担心。山西煤炭储量丰富,质量难免存在参差不齐之处,只要我们对煤炭资源准确勘探、恰当处理,就可以物尽其用。再者,我的发明对于煤炭质量也没有太高要求。”

虽然孙元起这么解释,众人依然是半信半疑,唯恐在长官意志压迫下,项目盲目上马,最终导致本省士绅血本无归。

孙元起只好说道:“既然大家还不放心,那不如这样,由我来联系北平铁厂、汉冶萍公司的大股东,让他们与山西士绅共同组建一家‘中华煤炭公司’,预计资本1000万元,首期目标是年产量优质煤炭200万吨。他们出资490万元用于购买设备、煤炭勘探等,最终产品销售也由他们负责,占49股份;山西士绅则主要负责煤炭开采,占51股份。

“由于军政府拥有煤矿开采权,山西的这51股份中有25归山西军政府持有,以5股份收益支持山西大学建设,5股份收益建设中华科学院山西煤炭科学研究所,研究煤炭方面的科学技术,其他的15用来改善矿区民生;剩下的26股份,预计价值260万元,将面向整个山西士绅募股。你们觉得如何?

“当然,如果山西士绅对此没有兴趣的话,那26的股份将由北平铁厂、汉冶萍公司的大股东照价收回,所有收益一次性支付给山西军政府,用于解决全省贫苦民众的生活困难。”

所谓北平铁厂、汉冶萍公司的大股东,其实就是孙元起自己。这两家公司都是煤炭需求的大户,而且效益有目共睹,由他们来参股,肯定稳赚不赔。听完孙元起的提议,现场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不少士绅甚至当即大喊出声:

“大人,我渠本翘认购20万元股份!”

“乔映霞认购30万元股份!”

“蔚丰厚毛鸿翰认购15万元!”

……

片刻工夫,面向山西士绅招募的股份已被消化殆尽。

ps:求“赞”!!


状态提示:三八五 才施偃月行军令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