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大众在中国市场上都没有像样的竞争对手,或者说对手很快就消失掉。
但另一种竞争却在暗暗进行着,那就是合资模式与民族汽车工业之争。
除了这个问题外,另外一个问题是桑塔纳已经生产了8年,但上海大众还是只有一个车型。
从1991年开始,主管部门就不断提出意见,说上海大众应该引进新车型。
当时主管部门提出两个要求,一个是产品“升级换代“,另外一个是要“联合开发。
于是,中方跟德方商量再开发一款新车型。
在主管部门看来,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是从2代升级到3代。
桑塔纳是1980年大众推出的代号为b2的帕萨特第二代车型的普通型,1991年时已在国外被淘汰,帕萨特b3早在1988年就已上市。
与桑塔纳相比,3代产品采用前轮驱动、发动机横置等新技术,最高时速达每小时225千米。
利用上海大众的升级换代机会,提高上汽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在这些问题上,双方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今年的3月份,上海大众的10名工程师前往巴西,与巴西大众一起,准备共同完成下一代车型——桑塔纳2000的研发。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斯柯达突然跳出来。
搞各种各样的事情。
这完全是要把桑塔纳2000给扼杀在摇篮之中。
外资方找到中方负责人方宏。
“方先生,不知道你是否留意斯柯达的记者发布会?”德方经理开口就道,“方先生,我认为斯柯达的记者发布会是针对我们上海大众而来。”
方宏点点头,“你说的这个我确实有留意到,不过你说是对着上海大众而来,我却并不这么想,因为现在整个中国汽车业除了上海大众还有很多的合资品牌,比如现代、标志、铃木等。
你可能是太过敏感,或者说你们过于关注这个公司。”
听了方宏的话之后,德方经理有些不高兴。
“方先生,如果你这么认为也可以,我们大众集团发展这么多年,确实是保持着谨慎的想法,不过既然你觉得没有问题的话,就当做我没有说起这个事情。”
虽然德方经理有些不高兴,不过他也明白这个合资工厂对于上海而言代表着什么。
无数的领导都来这家工厂视察过,而且就在去年的10月份。
这家公司第2次补充协议签字,其核心内容是:增加投资25亿人民币和注册资本8.5亿元与德国大众、巴西拉美汽车联合开发新车型并改造汽车二厂。
即便斯柯达再如何弄出什么新花样来,似乎也难以撼动上海大众这个合资工厂。
因为这是政策性的公司。
虽然斯柯达同样也是合资,可和上海大众相比,两家公司并不是在同一个天平上。
德方经理感觉自己似乎也有一些杞人忧天。
于是道:“或许是我确实过于谨慎和高度紧张,不过我认为我们还是要关注一下这家公司的发展,因为上海大众是中德双方合资的公司,不能因为一些疏忽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更何况我们现在正在研发桑塔纳2000的车型,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一些麻烦,最后影响到我们后续的发展。”
“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方宏赞同他的话。
但对于斯柯达的记者招待会,方宏的表现并不像德方经理那样激烈。
他甚至觉得斯柯达做了他很久就想做的事情。
因为方宏是一个纯粹的人。
而且还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清廉,以至到了容不得半点通融的地步。
虽然他觉得斯柯达成立一个基金会是一件好事,但是又觉得对那些运动员赠送汽车实在和他的理念不相符合。
好在这家公司并不是由他管理,否则,他将把斯柯达的人臭骂一顿。
与方宏的想法相比。
陆集安感觉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对斯柯达的感官。
因为在去年的时候,为了实现桑塔纳国产化,他只能把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集中投向桑塔纳轿车,才能确保投资力度。
使上海汽车工业赢得时间,赢出效益。
为此他不得不停产4吨载重车以及32吨载重矿用车,并且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停产市场还看好的上海牌轿车。
可是没想到斯柯达公司居然愿意接手这些工厂。
甚至还以资金补贴的形式,用钱换走这些工厂,让他得以换走老机器,上马机器,快速接入桑塔纳二期工程,使上海大众如虎添翼。
此时的陆集安除了是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办公室主任外,还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总裁。
斯柯达同样也是和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合资。
而中方的高层就是他。
苏辰并没有一揽子将所有的国产汽车品牌收购,成为一家民营汽车公司。
从一开始他就以外资的形式强势进入。
斯柯达与上汽的合作跟大众与上汽的合作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的就是名字。
一个叫上海大众,另外一个叫上海斯柯达。
但上海斯柯达的发展比上海大众要更为离奇。
因为斯柯达直接送来一大帮的工程师,帮助中国工人进行零件国产化,而且也跟大众一样,专门成立一个国产化部,部里人员每天的工作只有一个:尽快实现斯柯达国产。
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斯柯达的绝大部分零部件终于实现本土生产,其中一部分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