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魏惠王篇6

第四次交锋:少梁之战

秦献公流亡魏国,学习变法。回国后,在抄作业的基础上,学会创新。

学生秦国有了改革成果,就找老师魏国算账。

结果:老师魏国却被学生秦国打败。

输一次,这叫运气。

输两次,还是运气。

输三次,这就是实力。

秦献公对战魏惠王,我们来看前三次战果:

第一回合:武都之战,秦国胜。

第二回合:洛阴之战,秦国胜(击败韩、魏联军。)

第三回合:岸门之战,秦国胜(斩首六万)。

那么,第四回合:少梁之战,秦献公能取得四连胜的战绩吗?

还是说,公叔痤亲自出战,秦国的好运到此为止。

现在,分析一下,秦国和魏国之间的第四回合:不知,上天会偏向谁更多一点。

首先,秦国和魏国对战的地方:少梁。

少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少梁,本是嬴姓诸侯梁国(这可不是魏惠王迁都大梁被庄子称呼的梁国)的都城,后被秦国所灭。秦国为了更好管理这片打下的疆土,将其改名为少梁。

少梁,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因为这个地方在黄河岸边,与晋国隔河对望,是一道天然的黄河渡口。

自春秋以来,秦晋、魏秦都在争夺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

秦国守住了少梁,无论是晋国,还是魏国,都打不到河西。

秦国丢了少梁,就守不住河西。

公元前419年,魏军西渡,在少梁筑成,成为进攻秦军的军事据点。直到现在,少梁掌握在魏国手中,已经六十多年。

公叔痤率军渡河,在少梁汇合守军,摆下阵势,与秦军决战。

公叔痤的战法:速战速决。

这也不能怪公叔痤,毕竟,魏国的对手,除了秦国,还有赵国和韩国。

也就是说魏国在河西和秦国打,在河东和赵、韩打。

战事持久,对魏国更不利。

这也是,魏惠王下定决心,让公叔痤亲自伐秦的原因。

只有速战速决,击败秦国。

魏国才有足够的兵力,汇合上郡之兵,攻伐韩、赵。

接下来看一下少梁之战秦、魏双方的情况:

交战方:魏国和秦国。

主将:秦献公vs公叔痤。

主将之前战绩:秦献公三败魏国,一败韩国;公叔痤击赵伐韩。

从主将和主将之前的战绩来看,秦国赢的机会很大。

秦献公亲自出征,态度是很明确的:必胜。

但,公叔痤在魏国为相二十多年,辅佐魏武侯打天下,又辅佐魏惠王打败韩、赵。

此次,公叔痤领兵,态度也很明确:必胜。

秦献公不一定会赢,公叔痤不一定会输。

那么,取胜的关键之一:兵力。

秦国和魏国会投入多少兵力?

秦国曾率数十万大军收复河西,最终被吴起五万魏武卒打败。

阴晋惨败,对秦国打击很大,也留下了严重的心里阴影。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身体上的创伤很容易治愈,但,心灵上的创伤,很难治愈。

魏国给秦国,不仅带来身体上的创伤,还扎深在心灵上。

秦献公打了魏国三次,都取得胜利,才让秦国战胜魏国的信心,一点点恢复。

那么,秦献公出兵少梁,又会统帅多少兵马?

秦献公伐少梁,志在必胜,为了伐秦雪耻,至少挑选了精兵二十万。

一对一,秦献公是没有底气的。

此战必胜,就要倾巢而出。

魏国在少梁又有多少兵马?

魏国赢过一次,还是以少胜多。

因此,魏国也没把秦国当回事,出兵五万,加上少梁守军三万多,加起来不超过九万。

按照魏国以前的战绩:以一对十。

那么,以一对二点几,魏国没有压力。

可,忽略了一个事实。

公叔痤不是名将吴起。

秦献公亲自出战,并让两个儿子,长子公子虔、次子公子渠梁(秦孝公)担任主将。秦国国君和诸公子都参加了这场大战,足以见得,秦献公下了血本。

魏惠王也下了血本。

此时,魏国还在对战韩、赵联军。

能够调动军队支援少梁,也就这么多人。

说来也有点搞笑:秦献公和公叔痤认识,还是好朋友。

可惜的是好朋友相见,不是喝酒叙旧,谈谈年轻时候的自己。而是,各位其主,要分个高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明明是朋友,最终也成为了敌人。

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造物弄人。

那么,秦献公和公叔痤在战场上相见,会如何呢?

问候是少不了的。

但,仗,也是必须打的。

叙旧结束,便是开战。

秦国仗着兵力的优势,主动进攻。

公叔痤摆出魏武卒方阵,迎战秦军。

开战之初,秦、魏双方都没有占据上风。各自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魏武卒不愧是吴起训练出的军队,也是当今最能打的善战之师。尽管,敌众我寡,魏武卒的战斗力十分强悍。

随着战场形势的发展,魏国逐渐扭转劣势,掌握了战场的主导权。

战场形势的变化,最不开心的人是秦献公。

最开心的莫过于公叔痤。

公叔痤见秦军溃败,错判形势,改被动防守,为主动进攻。

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

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


状态提示:魏惠王篇6--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