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汉神医>39、余吾水之战

帮助吴有焕备好必需的药物后,公孙彧跟随他们的队伍出发到朔方城。

据史书记载,朔方城始建于周宣王年间,尹吉浦伐猃狁,取得胜利后筑朔方城,以抵御猃狁。后来,朔方城又被犬戎占领,改称“什贲城”。到了秦代,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伐犬戎,收复河套地,复建朔方城。秦末战乱,匈奴又乘机入侵河套,不断南犯。到了汉代,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伐匈奴,收复河南地,并派将军苏建再筑朔方城,设朔方郡。

如今的朔方城规模颇大,可屯兵五万。公孙彧他们到达时,李广利已经率领他的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出发有一个月啦。公孙彧现在要做的就是协助吴有焕把城内的伤员救治所给完善起来。虽然当地已经有救治伤员的地方,但是规模不大,药物设备也是短缺的。

公孙彧提议先熬制金疮药,这个金疮药的配方是公孙彧在他叔叔给的医书里面见过,现在可以拿出来用。打仗免不了有刀伤箭伤,不马上涂覆金疮药对以后恢复是不利的,如果受感染后变成金疮痉即破伤风,那就更麻烦,重则有生命之虞。

于是吴有焕命令众医卒方技,统一由由公孙彧指挥。他们先将麝香、樟脑、冰片、血竭、儿茶、乳香、没药等草药研磨成粉,再把猪油、黄蜡、松香三味熬化,待冷却后,将之前研磨成粉末的几种药一起倒入,再搅匀,然后找来瓷器装起来。这就是金疮药,将它拿到前线去,如遇打仗受伤,将此药涂抹伤口,即日即可愈合。

又过了十几天,开始陆陆续续有生病的士兵被送回朔方城里面的救治所来医治。这些生病的士兵有个特点就是发高烧,甚至有的大便有便血的现象。他们不是打仗受伤的,而是进入大漠后,长途跋涉的劳顿,再加上大漠风沙的侵蚀,还有水土不服等原因造成。

刚开始只是发烧,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部不适等;慢慢地病情有加剧想象,体温开始升高,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后来发展到便血。

大军还要继续前进,直至到匈奴境内的余吾水边,而这些发病的士兵慢慢地就掉队,由后方收编队伍收编,并且送回朔方城医治。

公孙彧马上组织各医卒对生病的士兵进行诊治,把脉时发现他们的脉象都是比较浮紧,身子发热,怕风怕冷,舌苔薄白,于是诊断为是伤寒病。公孙彧于是命方技取药来,洗净熬成由桂枝、白芍、灸甘草再配以生姜、红枣组成的桂枝汤,给生病的士兵喝。

这就是桂枝汤,治疗伤寒的特种药,是公孙彧在易无期的诊籍里面看到的,现在也是活学活用。

士兵们喝了几剂后,休息两三天就好了,于是都说还要再上前线。公孙彧忙劝他们还是未痊愈要多休息,况且大军已经走了好多天了,想追上去时仗都打完。谁知士兵的回答令他们觉得很意外,他们的说法就是大军不像去打仗,而像是去游山玩水,一天行军还不到四十里,现在他们追都还来得及。一旁的吴有焕听完后直摇头,叹息说当年他随李陵将军征战时,那是日行百里。

又过了半个多月,只见大队人马陆陆续续地回来朔方城,贰师将军李广利和强弩都尉路博德也一前一后地回来。不过感觉到气氛很不好,反正个个都是默不作声,神经绷得紧紧的,也没有什么笑容,很尴尬的样子。李广利和赵破奴也没有作什么休整就马上启程回长安,大队人马也跟着回去,只留下那些戍守朔方城的士兵和需要医治的伤兵。

吴有焕从那些回来的官兵口中得知,原来大队人马深入漠北后,一直找不到匈奴人,更不要说匈奴的主力,连人影都没有一个,估计是之前走漏风声,匈奴先来个坚壁清野。大军就这样慢吞吞地朝着匈奴的王庭进发,终于在离王庭不远的余吾水南岸发现了匈奴的主力。

原来是李广利的进兵速度太慢了,早有细作飞报匈奴且鞮侯单于。单于闻信后,尽将老弱妇女牲畜辎重迁移余吾水北岸,自率精兵十万骑驻扎余吾水南岸,以待汉兵。等到李广利大军一到,两下交战几次,互有杀伤,李广利见不能取胜,掉头就向南撤退。匈奴骑兵随后追到,李广利且战且走,连战十余日,无甚胜负,恰逢强弩都尉路博德引兵来会合,两军奋力击退匈奴骑兵,且鞮侯单于乃率众北去。

双方就这样算是打了个平手,不过李广利很会逃,一见情况不妙就逃,所幸没什么伤亡。吴有焕听到讲述后,无奈地摇摇头,朝廷耗资巨大,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苛捐杂税里面挤出来的,居然是打成平手,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公孙彧却不怎样关心战事,而是一心一意地投入救治伤病员身上。

这次的伤病员虽不是很多,不过伤病的种类却有很多种,有刀伤箭伤的,虽之前用过金疮药,但是伤口感染需要消毒;有的是逃跑时坠马骨折的,需正骨;有的是得天行病的,需隔离治疗;还有的是疟疾、血痢、霍乱,等等,忙得公孙彧整天团团转。

好在公孙彧之前看过很多诊籍,对各种症状都能对症下药。特别是在对付天行病,易无期的诊籍里面也有一秘方,可做到药到病除。。

安顿好伤病员后,吴有焕他们后勤队伍要回长安了,公孙彧也跟着吴有焕回长安城,结束了这次支前的任务。这次出征公孙彧虽然没有到前方参加作战,但是这几个月来在军营里,每天都接触到伤病员,看到受


状态提示:39、余吾水之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